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方式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2 10:06: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方式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临床上予以心理行为护理,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Panss分值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Moca分值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以及认知功能。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行为护理;认知功能;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包乌日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方式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313-314.

0引言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病情容易反复,发病患者表现为对事物认知、感官知觉、情感交流以及思维变化等方面存在障碍。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继而引起精神残疾[1-2]。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在予以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3]。我院就此探析心理行为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以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临床上予以心理行为护理,为观察组,男/女为45例/33例;年龄上下限为22岁、62岁,平均为(42.31±0.21)岁;病程上下限为7个月、11年,平均为(8.32±0.21)年。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男/女为44例和34例;年龄上下限为21岁、64岁,平均为(43.08±0.16)岁;病程上下限为8个月、12年,平均为(8.43±0.19)年。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予以健康宣教,并予以抚慰和支持,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对患者日常生活予以指导,协助患者服药,与患者家属保持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并对其进行宣教。

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心理行为护理:入院后通过咨询掌握患者的病情、病史、家庭情况等,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配合治疗。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循序渐进,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予以鼓励和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并鼓励患者与外界交流,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予以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扫地、穿衣服以及刷牙等,并予以患者鼓励。定期组织开展院内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并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治疗,并予以家庭支持、情感支持。患者生活自理、认知能力基本恢复后,鼓励患者进入社会,使其尽早适应社会环境。

1.3观察指标

(1)精神分裂症状:评估依据,分值在3分以上且持续一周以上则确诊为精神分裂。

(2)认知功能:评估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值为0~3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开展运算,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比较


观察组的PANSS分值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MoCA分值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2。

\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精神疾病,疾病机制尚不确定,发病后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改善病情,还会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使患者社会功能下降,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护理。

研究显示,心理行为护理的开展,可有效疏导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的PANSS分值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MoCA分值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这是因为心理行为护理通过疏导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使患者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得到改善。心理行为护理纠正了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使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行为护理,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红霞.优质护理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4):24-26.
[2]王彩荣,曹静,沈敏.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7):81-83.
[3]郜东华.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8,17(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0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