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该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处方分析,提高儿科临床合理性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儿科门诊处方共200张,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科门诊处方200张,共557条用药记录,按处方数、用药记录数计算,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82.00%、58.53%。结论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医院应尽快出台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同时临床尽量选择适宜儿童的药物剂型以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合理用药
本文引用格式:戴家英.2017年至2018年我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234+236.
0引言
超说明书用药也称为“药品未注册法”、“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1],是指临床上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书不一致,这不仅关系到使用药品有效性,更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2],同时还存在法律风险[3]。
1资料与方法
利用HIS调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儿科门诊处方,收集处方中患儿及药品相关信息,包括患儿年龄及性别、诊断、药品的品规及用法用量。通过Excel随机抽取200份处方,以我院该药厂家的药品说明书为首要依据,参照中国国家处方集(2013年儿童版)、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临床诊疗指南、相关文献等,从适应证、患者年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对每条用药记录进行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统计结果。抽取处方200张,包括男99份,女101份,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处方164张(82.00%)。共557条用药记录,超说明书用药记录为326条(58.53%)。统计结果见表1、表2。
2.2分析
2.2.1患儿年龄阶段与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关系:由表1可见,此次研究中新生儿及青春期的数据有限,不具有代表性。其余各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相当,说明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在各年龄段中分布较均匀,不具有年龄阶段的特异性[4]。
2.2.2超说明书用药类型:超适应证:呼吸道感染普遍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等抗组胺药来减轻患儿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该类药说明书上适应症为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症等。孟鲁司特说明书上提示应用于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该研究中却大量用于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
超适应年龄:不少支气管患儿使用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雾化,但其说明书上明确表示:尚无1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临床经验。盐酸丙卡特罗片(美普清)说明书上只有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用法用量,而在中国国家处方集(2013年儿童版)中提到6岁以下可依据年龄、症状和体重用量酌情增减。
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说明书中无提及儿童用法用量、缺少儿童信息,如一些中成药:施保利通片、小柴胡颗粒、玉屏风颗粒等。儿童用中成药品种较少,儿童用药“成人化”的现象在各个医院都是比较严重的[5]。
重复用药:复方制剂:氨酚伪麻那敏分散片(III)、美敏伪麻溶液中含有抗组胺、退热成分,处方中还开具了地氯雷他定分散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布洛芬混悬液等。
超给药剂量及频次: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的说明书上虽然明确了给药剂量及频次,但此次研究所示大多的用药均是给药剂量小,给药次数多。再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一天仅用一次的情况也不少。
不良相互作用:小儿伪麻美芬滴剂为复方制剂,成分中含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理应避免与氨溴索同时使用。而且两种药物的用药频次均为一日三次,实际中难以错开使用。溶剂不当: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的说明书中提示用于补充热能和体液,未提及用作溶剂。而研究中多次用作抗菌药的溶媒,Alomar[6]研究多种药品治疗可能增加ADR的风险,所以这种情况应避免。
超给药途径:碳酸氢钠片、制霉素片均为口服药片,在本研究中作为外用药治疗鹅口疮。
超浓度:五水头孢唑林钠用于静脉滴注时应配100 mL的NS或者GS,头孢硫脒用于静脉滴注时应配250 mL的NS或者5%GS,但本研究中处方所示均未按说明书要求配置。
2.2.3超说明书用药原因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主要原因如下:①药品说明书的更新滞后:更新说明书需要药品生产企业大量投入,进行临床试验,因此国内多数企业不愿主动更新或修改说明书[7]。儿童作为特殊用药人群,有自身代谢特点,且临床试验较少,药品说明书上关于儿童用药的信息相对较缺乏或不能及时更新,所以临床上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高。②临床需要: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发现药品一些新的作用,对于处于危急情况或终末期的患者,在缺乏合理的替代药品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相关文献去超说明书用药。③临床医师用药知识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患者疾病诊断上,对药品说明书上的内容不熟悉,在没有相关临床路径、指南或国家级参考文献等权威材料支持下,随意使用药品。④儿科专用剂型少:目前我国儿童专用剂型少,对于小儿用药,只能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来进行换算[5],大大增加了儿童用药的风险。
超说明书用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为患儿带来更广泛的治疗,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以上情况,首先是希望医院出台相关规定以规范儿科处方,其次是临床上尽量按照说明书用药及选择适宜儿童的药物剂型,促进儿科合理、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临床药师应区别干预超说明书用药[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35-36.
[2]Eguale T,Buckeridge D L,Verma A,et al.Association of Off-label Drug Use and Adverse Drug Events in an Adult Population.[J].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5,176(1):1.
[3] 王芳.药品说明书引发医患争执的思考[J].中国药师,2007,10(4):402-403.
[4]李英,黄琳,于芝颖,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调查与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4(10):1218-1222.
[5]王中华.医院药房中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药房管理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3.
[6] Alomar MJ.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 ers e drug reac tion s(Rev iew ar ticle)[J].S audi PharmJ,2014,22(2):8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