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方法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于2016年4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所收治的4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成常规组与中医组,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中医组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性激素指标。结果中医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中医组治疗后FSH、E2、LH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中医中药治疗,疗效甚佳,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李金花,贲成芳.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215,218.
0引言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妇科疾病,一旦患有此病,将导致经期延长、经量增加,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小的影响[1]。对于此病的治疗,一般采取激素类药物加以治疗,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极易引起内分泌系统肿瘤,且复发率高。因此,强化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现为了解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将对我院2016年4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所收治的2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予以中医中药治疗,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有4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4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所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另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肿瘤患者、精神异常者、语言障碍者、配合度差者均予以排除。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即常规组与中医组。常规组22例,年龄在46~55岁,平均(50.4±0.9)岁,出血时间在9~38 d,平均(26.4±3.7)d;中医组22例,年龄在45~53岁,平均(50.1±1.0)岁,出血时间在11~42 d,平均(27.3±3.2)d。对比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如年龄、出血时间等,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此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组:对该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即对患者予以炔诺酮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31021769),口服,8 mg/次,3次/d;持续用药3 d后,对药物用法进行调整,即8 mg/次,1次/d,持续治疗3个月。
中医组:对该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补肾疏肝汤治疗,西药用法同常规组。补肾疏肝汤主要成分包含:糯稻根30 g、浮小麦30 g、茯苓30 g、地骨皮20 g、菟丝子20 g、淮山药15 g、淫羊藿15 g、柏子仁15 g、山萸肉15 g、熟地15 g、白芍15 g、柴胡10 g、甘草6 g。取水煎煮留汁150 mL,1剂/d,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3个月。
1.3效果判定
通过3~5 d的治疗后,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经量恢复至正常状态,行经总量低于80 mL,为基本治愈;通过5~10 d的治疗,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相较于治疗前,经量降低1/3,或经量低于100 mL,为显效;通过10 d以上的治疗,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月经周期与经量得以改善,为有效;通过治疗,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并未改善,经期、经量也未发现显著性变化,为无效[2]。总有效率等于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FSH(卵泡刺激素)、E2(雌二醇)、LH(黄体生成素)等性激素指标进行监测与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采用(%)代表计数资料,以2检验;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性激素分析
中医组治疗后的各项性激素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通常出现于年龄>40岁亦或者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失调所致[3]。此病除可造成月经异常以外,还能诱发程度不等的贫血、心肌供血不足、继发性乏力等病症,病情严重还将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最终引发子宫内膜癌[4-5]。临床实践发现仅采取激素类药物治疗此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临床上开始提出采取中医中药法治疗此病。在中医中,此病属于“崩漏”范围,多因肾脾虚弱所致,所以,在治疗上需坚持健脾补肾,补血益气[6]。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对此病患者采取补肾疏肝汤加以治疗,该方中的糯稻根与浮小麦可起到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的作用;茯苓、柏子仁具有安神、宁心的功效;地骨皮具有退热、凉血、除蒸的作用;菟丝子可发挥滋补肝肾的作用;淮山药及山萸肉能起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效果;淫羊藿可起到补肾阳的作用[7];熟地有补血滋阴的功效;白芍能补血敛阴、平肝止痛[8];柴胡有疏肝升阳的功效;甘草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上述药物相配伍使用,可起到补肾、疏肝、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促进患者气血充盈,冲任得养,继而抑制阴道流血,改善月经不调,最终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取补肾疏肝汤治疗的中医组患者,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取西药治疗的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中医组治疗后的FSH、E2、LH等比常规组患者低,说明补肾疏肝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各项性激素水平,从而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综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予以中药补肾疏肝汤治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萍,姚玉华,李芳.加味固本止崩汤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4):100-102.
[2]张玲.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6):33-34.
[3]N Nepal,PK Chaudhary,N Mainali.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endometrial biopsies in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Journal of Pathology of Nepal,2016,6(11):193-195.
[4]冯涛.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补肾调经汤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1-2.
[5]Meimin Han,Huijun Xu.Experience of Norethistero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2017,4(11):181-183.
[6]王景双.清热祛瘀汤配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5):176,179.
[7]王娟.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5):183,185.
[8]高媌.失笑散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7):1893-18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