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肝功能生化检验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肝炎肝硬化患者选取30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随机表方法选取30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功能生化检验,并对比两组检查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后,实验组患者总胆汁酸与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检查中,采用肝功能生化检验有助于患者肝脏情况的详细检查,并对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功能;生化检验;肝炎肝硬化
本文引用格式:裴绍云.肝功能生化检验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84-185.
0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其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也得到相应调整,在各种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我国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肝炎肝硬化属于医院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作为一种具有弥漫性与进行性的慢性肝病,其临床症状通常可表现为轻度乏力、腹胀、消瘦等,因此及时接受治疗对患者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肝功能生化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检查效果,其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肝炎肝硬化患者选取30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随机表方法选取30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1831例,女性1169例,年龄31~70岁,平均(47.61±5.39)岁;同时对照组男性1724例,女性1276例,年龄30~69岁,平均(48.14±5.74)岁。实验组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后符合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排除标准:①近期使用过影响肝功能相关药物;②合并有其他类型严重疾病。经过对比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功能生化检验,具体检查方法如下:使所有患者均保持空腹状态,在抽取其3 mL静脉血液后进行离心处理10 min,离心时速率以3500 r/min为标准;对提取的血清以生化分析仪及相关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时需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与操作流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应记录,记录时对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与球蛋白等指标进行重点记录,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包括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与球蛋白,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并运用软件SPSS 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t和(±s)来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比后,实验组患者总胆汁酸与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肝炎肝硬化主要发病于肝脏部位,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发展所致,因此根据病因来分类可分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与丙型肝炎肝硬化,同时还可根据病理形态进行分类,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与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3]。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较为简单,主要就是肝组织的进行性肝硬化;同时该疾病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期,大体上可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其中代偿期相关临床症状程度较轻,通常以轻度乏力、腹胀、轻度黄疸等相关症状为主要症状表现;但当该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就会出现各种较为严重的症状,该时期症状表现可分为全身性症状、消化道症状、出血贫血症状、内分泌障碍等[4-5]。肝炎肝硬化发展程度较为严重时,可引发相关并发症,其并发症可包括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6]。由于肝炎肝硬化容易对患者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尽早接受治疗对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肝炎肝硬化临床检查方法较多,肝功能生化检验作为其中常见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有效性很高。肝功能生化检验时主要参考指标有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与球蛋白等,其中血胆碱酯酶为判断肝脏合成水平与储存功能水平的核心指标,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其中血胆碱酯酶指标会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因此血胆碱酯酶指标可作为对肝脏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评判指标[7]。白蛋白由肝细胞所合成,该指标也是对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判的重要指标,当患者出现肝硬化,其中肝细胞数量会得到显著降低,最终导致白蛋白合成水平随之降低,可对肝脏合成肝功能的异常性进行有效诊断[8]。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总胆汁酸为(20.33±4.03)μmol/L,而对照组总胆汁酸为(6.59±1.67)μmol/L;同时实验组球蛋白为(33.11±8.54)g/L,而对照组球蛋白为(25.68±2.35)g/L,经过对比后,实验组患者总胆汁酸与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蛋白为(31.28±4.57)g/L,而对照组白蛋白为(48.31±3.64)g/L;同时实验组血胆碱酯酶为(2388.1±207.6)U/L,而对照组血胆碱酯酶为(8529.4±635.3)U/L,经过对比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检查中,采用肝功能生化检验有助于患者肝脏情况的详细检查,并对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俏娴,关廷均,罗超雄,等.7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69-70.
[2]吴少麟,李维星,陈方鸣.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8):123-125.
[3]文关良.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B、CHO水平检测在肝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93-94.
[4]Elmahalawy II,Abdelaal GA,Beshay MM,et al.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due to hepatitis C virus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J].Egypt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Tuberculosis,2017,66(1):157-163.
[5]陈立山,郭妮山,刘淑芳.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036.
[6]蒋本春.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45,151.
[7]Jacobson IM,Lawitz E,Kwo PY,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Elbasvir/Grazoprevi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Compensated Cirrhosis:an Integrated Analysis[J].Gastroenterology,2017,152(6):1372.
[8]钟凯,陈亮新.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诊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