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经皮跨伤椎固定与经皮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跨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 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跨伤椎固定术与经皮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都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是经皮经伤椎固定术效果更好,有利于脊柱解剖功能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跨伤椎固定;经皮经伤椎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脊柱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陆蕴松,李新岭,张辉,等.经皮跨伤椎固定与经皮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56-57.
0引言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现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具体手术方式为经皮跨伤椎固定术和经皮经伤椎固定术,两种方式都可将患者脊柱功能和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但是仍会出现固定失效,椎体前缘高度不够的情况[1-2]。为此,本次研究选取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通过以上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经皮经伤椎固定术(观察组)和经皮跨伤椎固定术(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1~54岁,平均(38.32±3.26)岁;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3~55岁,平均(39.14±2.57)岁。病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②根据AO分型,均为A型损伤,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③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单节段椎体骨折;④均签署治疗及护理方案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相关影像学技术确认后不符合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标准;②严重心脑血管等器官病变者;③病理性骨折、椎弓根骨折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治疗者;④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治疗,取俯卧位后行全身麻醉,确认进入麻醉状态后在患者胸骨柄和骨盆处放置垫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后将患者皮肤逐层切开,将手术椎体与双侧椎弓根完全暴露于手术视野中[3]。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跨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进针点选于患者伤椎上下各一邻椎的双侧椎弓根,确认好进针点后分别放入椎弓根螺钉,将预弯好的钛棒也随之放入,随后拧紧一侧椎弓根螺母,保证撑开器可撑开患者两段胸腰段技术,操作完成后将骨折处进行复位,拧紧另一侧椎弓根螺母,缝合后完成手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进针点的选择与对照组患者基本一致,选择好后再放入椎弓根螺钉,患者伤椎的双侧椎弓根需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再将预弯好的钛棒放入,随后拧紧一侧椎弓根螺母,撑开器将一端胸腰段脊柱撑开后复位骨折处,最后拧紧另一侧椎弓根螺母,缝合后完成手术。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半年和1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所有手术指标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经由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半年、1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详见表2。
2.3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脊柱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半年、1年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详见表3。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占正常脊柱骨折的50%以上,主要是因为胸腰段脊椎活动度较大,一旦出现脊椎骨折则可能导致椎体移位、碎骨,从而对脊髓造成压迫,出现水肿、缺血甚至是脊髓断裂和挫灭[4]。胸腰段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最后会出现截瘫,会对患者脊髓神经、伤椎周围韧带和神经根带来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及时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解除患者神经压迫和降低疼痛感。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已有诸多手术方式来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呈现出了有效的临床效果[5-6]。
而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因无需椎管减压,故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提供了操作基础,目前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主要采用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两种方式,伤椎置钉,可以以伤椎椎弓根螺钉作为支点,对其进行提拉,能够使脱位的伤椎复位更加理想[7-8],而且增加了伤椎的稳定性,减少了后凸畸形的形成,同时3点固定方式缩短了跨伤椎固定时钉和棒的距离,避免了4钉导致的“平行四边形效应”,减少畸形矫正的丢失,而且伤椎置钉可以有效矫正伤椎畸形,使压缩成角恢复正常的高度。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通过伤椎置钉,使得观察组在术后半年和1年的随访中在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经皮跨伤椎固定与经皮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都可恢复患者正常脊柱功能,但是从长期情况来看,经皮经伤椎固定术效果更好,脊柱矫正效果更佳,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贤友,路绪超,吴威,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6):19-21.
[2]王晓磊,王高强,安志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17,25(1):60-61.
[3]焦昌明,禹红.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31-132.
[4]刘晓峰,海拉提·瓦提别克,李文强,等.经后路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4(1):11-13.
[5]王智博,王军,王智慧,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605-1606.
[6]钟祖欣,刘传芳.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3):8-10.
[7]杜晓春,汤同军,丁骁鹏,等.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0):124-125.
[8]游军,陈子华,陈文超.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3):16-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