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外科手术患者共16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联合绩效管理,将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绩效管理;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王晋华.绩效管理在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76-277.
0引言
手术是目前诸多重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痛苦,但是由于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因此属于一种应激源,从而对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1]。研究认为,手术室护理对手术成败以及患者预后都会造成直接影响[2]。所以必须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将绩效管理应用在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当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患者共16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1例),其中,对照组男55例,女26例;年龄21~62岁,平均(41.2±6.2)岁。观察组男52例,女29例;年龄22~63岁,平均(41.1±6.2)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联合绩效管理。
1.2.1制定手术室护理技术考核标准
从手术室操作的15项基本要求当中随机抽取至少5项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了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巡回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洗手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器械班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手术室管理等。在每项考核项目中抽取3~5个知识点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查,考核分数分为四个等级,满分均为100分,其中90~100分表示考核成绩优秀;70~89分表示考核成绩良好;60~69分表示考核成绩中等,低于60分表示考核成绩不合格,必须进行停职培训,通过下一次考核后再上岗。
1.2.2对配合手术时间进行考核
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手术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将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这一段时间作为一次考核的时间段。若手术时间超过3 h则加3分,之后每增加1 h叠加3分,若超过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则每多1 h就加5分。
1.2.3手术分型
依照我院医务部门制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将我院外科专业手术开展情况,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将手术进行分级。同时对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难度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将手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小型手术、中型手术以及大型手术和特大型手术,其中小手术得分为10分,中型手术得分为15分,大手术得分为18分,特大型手术得分为20分。原则上配合手术不得交班,特殊情况需要进行交接班工作,那么针对交接班人员应行平均得分处理。最后通过相关的管理系统对得分进行统计,准确得出每个护理人员每月的配合手术情况,以及总的工作小时数。
1.2.4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手术室护理工作分为六个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负总责。各质控小组严格按照相关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表对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手术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考核内容包括患者安全管理考核、手术配合管理、手术体位安置、护理文书填写情况、器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步骤、护理服务态度等,均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及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隐患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护理人员给予奖励;而对不认真开展工作的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处罚和严厉批评。最后根据考核指标得分,并通过一定标准计算出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奖金。
1.3评价指标
将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47%,明显比对照组的16.0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也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指的是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结果应用、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部门乃至整个组织的绩效得到持续性的提升。该管理方式强调的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的是个人和组织的同步成长,进而获得“多赢”结果;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在各个环节当中都需要人工和管理者的共同参与[3]。
在现代医学管理当中,绩效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同时还被看作是推动医疗改革的关键,在改善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方面也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绩效管理,经对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更低。随着我国护理人员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其专业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而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就需要较大的参考指标和创新的管理模式[4]。绩效考核能够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准确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给予及时而正确的解决,使其工作效益不断提升。而绩效考核中的管理制度应随着工作的开展而不断完善,确保管理的完善性,使考核工作进度能够处于持续性的调整和把控当中,进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也能够得到持续性改善。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管理,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被充分激发,因此不但有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和医护关系,一举多得。此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绩效管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进而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福宣,白晓霞.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70-72.
[2]任玲珍,汪韵芝,孙红华,等.基于要素计点法的手术室护理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68-3672.
[3]潘婕,刘丹,侯文进,等.岗位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2):3362-3365.
[4]江薇,陆小英,刘静,等.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605-6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