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镇痛策略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3:31: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镇痛策略进行一定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调用符合本次实验条件的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镇痛策略分为三组进行分析。将未使用镇痛剂进行前期镇痛的48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将早期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的252例患者归入实验组。其中,早期使用戴芬镇痛剂的患者122例,归入实验戴芬组,早期使用哌替啶镇痛剂的患者130例,归入实验哌替啶组。对三组患者30min后的疼痛缓解情况,使用不同镇痛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诊断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结果30min后,实验组患者腹痛整体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个不同药物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58%,实验戴芬组诊断正确率为88.52%,实验哌替啶组诊断正确率为86.92%,对照组诊断正确率均稍高于两个实验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镇痛剂可以应用于缓解疼痛,且效果显著,尤其是予以哌替啶,安全性较高,对最终诊断无显著影响,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腹症;戴芬;哌替啶;诊断正确率

本文引用格式:孙嘉宾.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镇痛策略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199-200.

0引言

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急、进展迅速、变化快、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临床上经常会陷入诊断不明、治疗方法难以选择的窘境。以往的临床医生对于急腹症早期能否使用镇痛剂进行止痛存在很大争论,主要顾虑镇痛剂的使用可能会掩盖病情相关的一系列相关表现,延误最终的诊治[1]。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有效的镇痛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接受检查及诊治的顺应性,可快速明确急腹症病因,尽早的接受诊治,因此减轻急性疼痛成为现代急诊医学重要的一环,故能够安全地为患者提供镇静和镇痛已成为急诊必备的技术[2]。本文对急腹症患者的镇痛策略进行了一定的临床研究,为今后的急腹症诊治过程开辟新的诊治策略,以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使更多患者受益,减轻痛苦。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诊科患有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使用镇痛剂进行早起镇痛的患者48例,归入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47±3.32)岁;早期使用戴芬镇痛剂进行止痛的患者122例,归入实验戴芬组,平均年龄(36.16±4.42)岁,其中男67例,女55例;早期使用哌替啶镇痛剂进行镇痛的患者130例,归入实验哌替啶组,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37.17±3.18)岁。三组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入选标准

患者选用标准:(1)患者年龄>16岁。(2)患者主诉均以48h内腹痛急性发作。(3)患者体格检查伴有腹部压痛、反跳痛,或有腹膜刺激征等阳性特征。(4)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排除标准:(1)非急腹症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者。(2)患者伴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3)存在阿片类药物禁忌症者。(4)依从性较差,不愿意配合者。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早期未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2)实验戴芬组患者口服戴芬进行治疗,治疗量为75mg/次,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增加用药剂量。(3)实验哌替啶组患者口服哌替啶进行治疗,治疗量为75mg/次,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增加用药剂量。

\

 
1.4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对入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进行VAS评分。VAS评分:医师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直线,一端为0,表示无疼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烈疼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入组患者在早期使用镇痛药物镇痛后出现的新的临床症状,其中包括有不良反应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心悸等。(3)诊断正确率:急腹痛患者早期服用镇痛药物镇痛后30~60min,结合各项辅助检查之前的临床诊断作为初步诊断;在使用镇痛药后继续完善相关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出的结果或者是将出院的诊断作为最后诊断。对比初步诊断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

1.5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分布资料以n表示,多组间对比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对比采用Nemenyi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30min后的VAS评分比较


30min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两个实验组患者予以镇痛药物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两个实验组进行比较发现,实验哌替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实验戴芬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

 
2.2两个实验组患者早期镇痛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两组不同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统计。结果表明,实验戴芬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0%,实验哌替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92%。两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镇痛治疗后诊断正确率情况比较

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58%,实验戴芬组诊断正确率为88.52%,实验哌替啶组诊断正确率为86.92%,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3。

\

 
3讨论

急腹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往往与医师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及配合。过去在临床中,急诊医生通常会认为使用镇痛药会掩盖患者的病情,从而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3]。因此,对于急诊科中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患者是否可以在早期采用积极的镇痛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存在着很多争议。现代的疼痛学理论则认为疼痛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损害,从而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甚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延长恢复时间[4]。此外,由于受急诊医生个人经验、认识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目前在临床上对于镇痛剂在急腹症中的使用尚无统一规范,因而急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急腹症早期使用镇痛剂颇为棘手。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均有研究报道表明报道,对于急诊科急腹痛患者在早期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不仅不会增加急腹症患者诊断困难的因素,并且积极主动的早镇痛治疗带来的止痛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诊治过程中的顺应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5]。

戴芬为临床中常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在用药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6]。哌替啶为一种精神麻醉药品,具有成瘾性及依赖性,易出现呼吸抑制剂血压下降[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两种镇痛药物治疗后,与对照组没有进行镇痛药物治疗相比,对于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没有明显影响,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8]。此外,戴芬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哌替啶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哌替啶的止痛效果明显强于戴芬,因此建议急腹症患者可予以哌替啶镇痛剂缓解患者疼痛不适。

综上所述,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急诊科急腹痛患者在早期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对于诊断准确率并没有严重的影响。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中,阿片类镇痛剂哌替啶应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相信随着对急腹症镇痛剂使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急腹症患者早期应用镇痛剂,将会更加规范有序,且更多的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涛.急诊科室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患者诊断正确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5):85-86.
[2]胡颖,金世柱,崔琳,等.高乌甲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1):781-781.
[3]Istvan SA,Walker JM,Hansen BD,et al.Presumptive intraperitoneal envenomation resulting in hemoperitoneum and acute abdominal pain in a dog[J].J Vet Emerg Crit Car,2016,25(6):770-777.
[4]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Clinical policycritical issues for the initi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patient presenting with chief complaint of non-traumaticacute abdominal pain[J].Ann Emerg Med,2000,36(4):406.
[5]Poonai N,Cowie A,Davidson C,et al.Reported provision of analgesia to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in Canadian pa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s[J].Cjem,2016,18(5):323-330.
[6]方登攀,朱涛,吴钉.双氯芬酸钠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肾绞痛的镇痛疗效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5,36(5):341-344.
[7]黄珺,高永胤,尹涵,等.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0):3866-3868.
[8]朱煜明.非创伤性外科急腹症早期止痛方案探讨[J].广西医学,2015,37(12):1840-18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