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右侧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7 11:35: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右侧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通过随机表法分为50例实验组与50例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接受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更低(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中,可通过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使术中出血量减少,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右侧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兴华,王雪.右侧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83,85.

0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心脏外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常见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心悸、气喘、发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临床上常见的危险因素可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妊娠期感染病毒等[1-2]。胸骨正中切口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3]。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通过随机表法分为50例实验组与5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0~35岁,平均(19.26±4.33)岁;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0~35岁,平均(20.11±3.87)岁。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待气管插管全麻后,于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使患者呈仰卧位后垫高其肩部,于腋窝中线下做垂直切口,使胸大肌与背阔肌边缘得以暴露;待前锯肌分离后于第4肋间进入右胸腔,将切口撑开后以生理盐水沙垫推向后外侧;于膈神经前端处将心包剪开,于右缘处缝上沙垫并固定于胸壁,使心脏得以充分暴露;对主动脉根部进行双重缝合后阻断升主动脉;通过上下腔静脉的游离,待静脉插管完成后,将缺损心脏进行修补;复温的基础上使主动脉开放;待体内循环稳定后,将体外循环拆除;待心包缝合后,与第7肋骨与右侧腋下中线处放置引流管;以呼吸机进行术后辅助呼吸。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待气管插管全麻后,于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使患者呈仰卧位后于胸部中心处做15 cm左右的切口,使胸骨切口;切开悬吊心包后,使体外循环得以建立,并使升主动脉阻断;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对缺损心脏进行修补;与心包纵膈处置入引流管,于术后以机械通气进行辅助呼吸。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2)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指标改善效果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
 

2.2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的类型,大约可占到先天畸形种类的28%左右,其发病可达到每年新生儿的
1%左右[4]。先天性心脏病谱系广泛,可包括上百种分型,一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畸形,根据血液动力学与病理生理变化,既可分为发绀型与非发绀型;也可根据有无分流分为无分流类、左至右分流类、右至左分流类[5]。由于该疾病容易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尽早接受有效治疗。

目前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其中胸骨正中切口属于心脏手术标准入路术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是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缺损心脏进行修补,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6]。但该手术方法需将胸骨锯开,容易使患者胸骨骨性支架手术损伤,使得胸骨轮廓连续性被破坏,存在一定局限性[7]。而右侧腋下小切口作为一种微创入路手术,相较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而言,其优势在于:①可使患者右侧大血管及心脏充分暴露,使得上下腔静脉与主动脉均得到暴露,可有效避免手术时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创伤。②手术切口瘢痕小且隐藏于腋下,外形美观,容易被患者所接受[8]。

通过研究可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更低;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使术中出血量减少,还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晖,孔勇.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0-31.
[2]Steinmetz G,Tobey J,Skinner S,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Multiplanar Distal and Uniplanar Proximal Interlocking Screws to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with the Depuy Synthes Humeral Nail-EX:An Anatomic Study[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8,32(8):1.
[3]占平,张升雁.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26):22-24.
[4]叶亚飞.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中期随访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6):107-109.
[5]Jacobson G,Bunda-Randall N,Wen S,et al.Axillary lymph node coverage with 3-dimensional tangential field irradiation and correlation with heart and lung dose[J].Advances in Radiation Oncology,2017,2(4):630-635.
[6]兰占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0):88-90.
[7]程行东,黄辰,黄功成,等.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1):87-88.
[8]安卓翌,翟少峰,李佳弟,等.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2):102-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4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