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为患儿开展实验室检查,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腹泻发生率为47.06%;相较于用药前,用药后腹泻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年龄主要为2~6岁;细菌性肠炎2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12例,真菌性肠炎3例,其他9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易发年龄为2~6岁,细菌性肠炎为主要类型,需加强对患儿的监测和观察。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腹泻;发病特点
本文引用格式:白玛拉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71,73.
0引言
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其属于不具备细胞壁的微生物,是引发机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1]。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儿科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报道称,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占非细菌性肺炎的大约30%,且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2]。腹泻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见合并症,其会导致患儿的疾病康复受到影响[3]。本次研究就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48例,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10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喘息症状。在外院为患儿开展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或采集标本开展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抗体表现为阳性。
1.2研究方法
检查所应用的试剂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富士瑞必欧联合会社,国械注进:20173406811),检测方法为被动凝集法,采集2~3 mL静脉血,放入干燥试管,离心后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细菌培养及鉴定方法:将粪便标本接种至SS鉴定平板和中国篮平板上,培养温度控制为35℃,时间为24 h,然后参照相关标准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菌进行鉴定。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泻发生率情况
同期我院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其中48例患儿发生腹泻,腹泻发生率为47.06%。其中12例患儿用药前出现腹泻,所占比例为25.00%,36例患儿用药后出现腹泻,所占比例为75.00%。相较于用药前,用药后腹泻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
2.2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年龄特点
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中28例年龄为2~6岁,所占比例为58.33%,20例年龄为7~10岁,所占比例为41.67%。
2.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致病菌类型
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中,细菌性肠炎为主要类型,如表1。
2.4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季节分布特点
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中,24例细菌性肠炎患儿的高发季节为6~8月,发病率为79.17%(19/24),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高发季节为9~11月,发病率为83.33%(10/12)。真菌性肠炎不具备明显的发病时间特点。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儿童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类型,也是致使小儿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称,小儿肺炎中肺炎支原体致病病例占30%左右[4]。肺炎支原体可生长于无细菌培养液环境中,且其直径仅为125~150μm,传播途径主要为口鼻分泌物传播[5]。
肺炎支原体主要是依靠自身所具备的顶端结构在宿主细胞表面进行黏附,同时向自身所具备的微管深入到细胞内对营养物质进行吸取,同时损害细胞壁,并导致核酸酶、过氧化氢等物质出现,促进细胞溶解,导致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肺炎支原体的发生不但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还可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炎、心肌炎、脑炎等疾病的发生,危害性较大,会对小儿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用药前,用药后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腹泻发生率更高,提示药物的应用会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腹泻发生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其原由,主要是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机体肠道菌群出现紊乱,影响肠道功能,导致体液调节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并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同时肺炎支原体仅具备细胞膜,不存在细胞壁,因此若采用头孢、青霉素进行治疗无法取得明显效果,应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开展治疗[7]。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中28例年龄为2~6岁,所占比例为58.33%,20例年龄为7~10岁,所占比例为41.67%。提示年龄越小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越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自身机体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机体所具备的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也较弱,对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差所致。因此需将年龄较小患儿的临床观察加强,及时处理异常情况[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中,细菌性肠炎为主要类型,同时细菌性肠炎患儿的高发季节为6~8月,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高发季节为9~11月,真菌性肠炎不具备明显的发病时间特点。因此临床上需结合季节来对患儿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腹泻主要原因进行确定,并针对性地对治疗方案进行制定,由此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易发年龄为2~6岁,细菌性肠炎为主要类型,需加强对患儿的监测和观察。
参考文献
[1]Salvatore Catania,Federica Gobbo,Eliana Schiavon,et al.Nicholas.Severe otitis and pneumonia in adult cattle with mixed infection of Mycoplasma bovis and Mycoplasma agalactiae[J].Veterinary Record Case Reports,2016,4(2):56-60.
[2]冀焕霞.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5):29-32.
[3]刘丽君,凌继祖,赵福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12(2):174-177,181.
[4]黄艳华,刘建华,张永兰.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81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7,52(10):88-91.
[5]Nolan TJ,Gadsby NJ,Hellyer P,et al.Low-pathogenicity Mycoplasma spp.alter human monocyte and macrophage function and are highly prevalent among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J].Thorax,2016,71(7):456-460.
[6]谢辉,李基明,张慧芬,等.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载量指数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0):984-987.
[7]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33-2134,2137.
李虎年,刘杰,赵旭,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73-275,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