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偏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70名)和观察组(7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均显着升高;并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4.23%,显着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针灸治疗可显着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偏瘫患者的长期生存能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后偏瘫;针灸治疗;康复治疗;临床疗效;生存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杨文芳.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22-123.
0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指在短期内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会引起意识障碍、偏瘫、感觉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偏瘫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复发率,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1]。在中医上将脑梗死称为中风,经过长期经验的累积,中医针灸对于中风的治疗已有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西医治疗相比较,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缺氧情况,提高患者临床疗效[2]。为了进一步探明针灸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治疗作用,我们选取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针灸康复联合西医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针灸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康复,尤其对生活能力丧失的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收集在2018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救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名)和观察组(70名)。收集他们的一般资料。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符合西医脑卒中的诊断标准、NIHSS评分≤20分,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准备性溶栓治疗,由外伤、肿瘤或者代谢障碍性疾病等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精神障碍者,拒绝参加本次研究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以抗凝及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并给以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
研究组:西医常规治疗+患者早期针灸治疗,早期针灸治疗采用针刺内关、三阴交、极泉、合谷等穴位,针刺1次/d,每次持续30 min。连续治疗8 d为一个疗程,休息2 d后再行下一个疗程,共计三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用ADL量表评价。疗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下降超过81%以上判为治愈,下降56%~80%判为显效,下降11%~55%判为有效,下降不足11%判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长短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和ADL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且研究组的NIHS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程度,研究组ADL评分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约占70%-80%。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时,脑组织缺、缺氧性坏死,神经功能发生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截瘫及二便失禁等症状。脑神经元细胞功能损伤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偏瘫的主要原因[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人脑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4]。因此脑梗死预后较差,致死率约为10%,致残率在50%以上,并且复发率极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神经细胞会出现缺血缺氧而死亡,但其周围的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并未彻底死亡的。因此,在早期治疗中,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刺激这些失活的神经细胞,使其逐渐恢复功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这也是近年来治疗脑梗死偏瘫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主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恶化,但对于患者的偏瘫症状不能有效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效果不明显。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大脑梗死区血液供应情况,恢复缺血半暗带中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活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很好地预防经络阻塞,从而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循环。急性脑梗死偏瘫针灸治疗的主要机制是针刺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有效地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5]。而且,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激活处于失活状态的神经元细胞,从而有效地调节大脑和全身的功能,从而促进脑神经元细胞尽快恢复功能。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可取的满意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的NIHS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程度,ADL评分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如下:(1)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针灸和常规康复训练,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有效恢复运动功能。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越早,对其功能恢复越有利。(2)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可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及时恢复缺血缺氧区脑神经元细胞的血流量,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早期治疗中给予针灸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脑神经元细胞损伤情况,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情况能够极大的提高,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偏瘫患者的长期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Zuo L,Feng Q,Han Y,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n experimental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enhanced after nanoceria labeling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Ther Adv Neurol Disord,2019,12:17.
[2]阎海丽.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09):61-62.
[3]Siegel J L.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and stroke[J].Neurol Neurochir Pol,2019,53(4):242-250.
[4]黄菊芳,李岚,尚蕾,等.脑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5):53-58.
[5]唐国柱.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49-50.
[6]潘婕,熊英琼,周超,等.肌电触发生物反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68-71,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