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5 13:44: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总结280例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280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手术与护理干预后最终顺利出院,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心率下降,在针对性干预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同时提供优质手术配合与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作用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手术配合;护理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段霞.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332,334.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普遍危急,临床病死率较高[1]。急性心肌梗死之后的心律失常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有统计发现约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梗死急性期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危害性较高,稍有不慎便会形成危害性结局[2]。临床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心脏介入治疗为主,其本质上借助PCI实现对梗死血管进行扩张,并实现血运重建的目的,从而达到挽救梗死的心肌[3]。随着近些年医护理念的持续性发展,关于心脏介入手术的医护操作技术要求也在随之提升。对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回顾性方式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时参与。280例患者中男性167例,女性113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9岁,平均61.2岁。280例患者中有161例患者存在1支血管病变、84例患者存在2支血管病变、28例患者存在3支血管病变,7例患者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2方法

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

术前及时为患者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的流程、方法以及目标,并讲解手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借助医院走廊的宣传板、配备宣传小手册等途径,促使患者可以更加全面且及时了解相关医护信息,并准确认识到疾病的相关治疗措施,构建正确的治疗信心。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时应当做好家属工作,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提供介入治疗的最佳效果,在患者治疗期望值较差时应当提供近期相关病例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协助患者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促使患者可以以更加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治疗。普遍而言,介入手术的治疗最佳时间在胸痛发作的4~6 h,一旦出现症状并满足手术条件时,应当及时组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做好皮肤备皮准备,并做好抗生素过敏试验,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提供心电检查与监护。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吸气、咳嗽以及呼气等动作,以便于手术过程中配合咳嗽动作,尽可能快速排空造影剂,恢复心肌功能。

在导管室方面,需要在术前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做好导管、球囊以及支架的型号选择,检查注射器、监护仪等设备的工作性能,掌握导管尺寸的性能以及适应证,以便于更加及时地传递导管和相关附件。做好常用药物和急救药物的准备工作,并做好血管造影剂和肝素盐水的配置,及时悬挂于输液架上以便意外发生时及时抢救。

1.2.2术中

术中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保障急救药物的及时应用。连接心电监护的同时连接中心吸氧,并提供流量吸氧,帮助患者控制心率,对于基础心率较低的患者术前准备静脉注射阿托品,并备用起搏器。如果患者存在过敏史,则应当在术前备好地塞米松,同时协助患者调整起搏器,保障其可以随时使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结果,在出现任何异常时及时处理,例如在导管机械刺激性发生时应避免引起导管性冠状动脉闭塞。术中密切观察冠状动脉,在压力下降或曲线异常时应当及时提示医师,并按照医嘱给予相应药物,维持压力。术中密切观察心前区的疼痛变化,提供吸氧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介入治疗的同时提供肝素,促使肝素化状态的稳定性,肝素的首次使用剂量为3000 IU,持续1 h后追加1000 IU,记录肝素注射的剂量和时间。

1.2.3术后

术后提供常规体征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以及血压脉搏等指标,观察皮肤颜色和伤口状况,并对血管穿刺处进行密切观察,拔管同时需要做好心律失常药物的准备工作,拔管之后实行局部加压20 min,在无出血症状后再提供弹性绷带加压固定,局部加压6 h,预防血管迷走神经的反射风险。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存在渗血、牙龈出血以及血尿等症状,嘱咐患者术后静卧,维持充足睡眠,维持手术侧肢体的伸直,预防血肿和穿刺点出血症状的发生。嘱其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减轻肾脏负担。

1.3观察指标

总结280例患者的治疗结局。

2结果

280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手术与护理干预后最终顺利出院,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心率下降,在针对性干预后心率恢复正常。

3讨论

手术配合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是提升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4]。在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同时,做好手术配合以及护理服务工作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较高的责任心以及较成熟的应急处理能力才可以维持手术配合质量,并减少各种风险问题[5]。与此同时,在做到导管室仪器设备药品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治疗中各种器械设备的功能,掌握手术的基础流程以及术者的手术操作习惯,以“三查七对”作为基础工作要求,提升和医生的配合默契度,尽可能减少手术的时间,这对于减少患者机体损伤有着显著影响[6]。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为其提供及时性处理,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掌握各种手术风险问题以及并发症引发因素,做到预见性控制护理,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对症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280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手术与护理干预后最终顺利出院,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心率下降,在针对性干预后心率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充分证明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严密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服务是保障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同时提供优质手术配合与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益,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作用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参考文献

[1]刘静,王蓓,梁春,等.太极运动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病人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11(9):14-15.
[2]顾淑芳,于艳艳,张丽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31(14):105-106.
[3]蔡泽坤,徐琳,马骏,等.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15(4):22-24.
[4]陈桂铃,冀丽帆,胡俊英.Ⅰ期心脏康复运动三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下床活动跌倒风险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31(8):39-42.
[5]周诗维,方茜,李冬利,等.国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713.
[6]杨金勇.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7,14(10):233-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