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了优化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胸痛中心收治的6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优化护理。结果 研究发现, 实施了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适,适合大力推广。
关键词: 胸痛中心建设;优化护理流程;护理满意度;急救成功率
本文引用格式:吴玲. 胸痛中心建设中优化护理流程的实践与探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5):258-259.
0引言
胸痛中心(CPC)[1] 的建设为急诊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就诊通道和高质量护理团队,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胸痛三联征的致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2]。因此,本文研究了在胸痛中心建设中优化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较好,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胸痛中心从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7 月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68 例。现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34 例,并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50.13±4.38)岁; 平均(4.13±1.82)年。观察组平均年龄(52.27±3.18)岁; 平均(3.42±2.6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 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给予观察组患者优化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2.1记录患者诊疗过程。记录急诊胸痛患者在院前、院内以及急诊科内的全程诊治护理情况,包括预警、接警、分诊环节、现场护理、转运护理等情况。同时进行组内、组间对照分析,总结胸痛患者在优化护理流程中的规律特点。
1.2.2院前急救护理。要求急救人员掌握急救车上心电监测仪,心电图机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3],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输入药物。
1.2.3院内急救护理。定期组织胸痛中心护理人员进修学习, 培养他们较强的抢救意识和精准的专科操作技能并设置考核, 同时使其知识技能、行为态度、个人素养也得到提高。
1.2.4急诊分诊护理。胸痛中心的标志需要醒目易于识别, 将高危患者纳入优化护理流程,减少预诊分检步骤,做到随时诊断、随时启动治疗,达到快速挽救生命的目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5心内科护理部分。急诊呼救系统要随时保持畅通,做到 24 h 有在岗人员关注急诊呼救信息,如有院前急救数据更新,及时接收识别并通知医生进行初步分类,做好院内急诊准备。心内科护理人员定期与急诊科人员共同参与培训,进行沟通学习,掌握急诊胸痛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固定肢体部位,保证了药物输入的同时节约宝贵急救的时间;准备床位, 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氧装置等,保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合理制定排班,保证手机 24 h 畅通,做好备班准备, 接到通知迅速到岗做好准备。
1.2.6护理在现场演练。在胸痛中心现场演练过程中,涉及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部门人员共同演练,相互配合,争取用更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赢得抢救生命的时间。
1.3评定指标。使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并统计护理满意度情况,计算抢救成功率,然后进行组间比较。注:就诊时间为患者入抢救室到完成初步诊断所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为患者入抢救室到完成静脉通道建立所需时间。
1.4数据处理。本文中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使用 χ 2 和 t 检验,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实施了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1。
3讨论
目前,随着各项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护理也由传统模式改进发展为更加全面的、具有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胸痛中心的建立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最终目标是“为临床胸痛患者制定优化护理流程中的护理规范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提高抢救成功率”,其中“优化护理流程”不仅是高效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必备体系和核心系统,也是考核和衡量医疗救援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内容和指标 [4]。这就要求基层医院注重对队伍中护理人员的培养,使其掌握疾病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操作技能,能及时识别胸痛患者的病因、临床基本表现,作出初步诊断。由数据可知,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胸痛患者的就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优化护理能够缩短就诊时间,减少患者的不良症状,使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提高患者对于胸痛疾病的认知,给其自身带来很大的益处,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相当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看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回归社会。并且早在陆宏霞 [3] 等研究中曾提出,老年胆结石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来说均更优,本研究结果与之符合。
综上所述,高龄胆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期间可加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凌桂娣.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7(4):524-525.
[2]许莉. 围手术期护理在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47-3048.
[3]陆宏霞 , 班彩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老年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38(3):151-152.
《胸痛中心建设中优化护理流程的实践与探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5/2018121505043794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