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刃针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KOA患者,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纳入I组),另30例患者采用刃针治疗(纳入Ⅱ组),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效果。结果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I组的73.3%(2=4.320,P=0.038<0.05);治疗后,Ⅱ组患者VAS、Lysholm评分分别为(2.30±1.51)分、(87.49±7.29)分,和同期I组(4.03±2.15)分、(71.48±8.20)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623、5.680,P依次为0.016、0.021均<0.05)。结论刃针治疗KOA,能更有效的改善疾病症状体征,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最终优化患者预后,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规治疗;刃针治疗;效果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刘兰.刃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86-87.
0引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主要是指膝关节软骨形成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且会在关节边缘形成厚度不一骨赘的一类疾病,是骨科临床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中老年人是本病的高发群体,且伴随年龄的增长,本病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患侧膝部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是KOA主要临床表现,尽管患者经休息后以上症状有缓解,但该种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小嘘的。当下临床针对KOA的治疗方法以药物、关节注射、截骨矫形及中医疗法等为主。有研究指出[1],刃针治疗能明显减轻KOA患者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ROM)、减轻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楚。本次研究采集60例KOA患者资料,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60例于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KO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2007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均临床检查确诊,出现程度不一的临床症状,患者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接受激素治疗及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I组男13例,女17例;病程57~76岁,均值(67.8±2.0)分;病程9个月~6年,均值(3.8±2.1)年;其中双膝病变者9例,单膝病变者21例。Ⅱ组男12例,女18例;病程58~77岁,均值(68.2±2.2)分;病程8个月~6.4年,均值(4.1±2.3)年;其中双膝病变者10例,单膝病变者20例。I、Ⅱ组以上基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I组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塞来昔布胶囊,0.2g/次,1次/d,在晚餐后30min口服。同时结合患者病况,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做出指导与训练。
1.2.2Ⅱ组
采用刃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屈曲膝关节,采用龙胆紫标记骨头与通电及结节位置,使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探寻5~6个主要刺激反应位点,顺沿肌肉走向刺进,且纵向切割3或4刀。两组患者治疗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并对比疗效。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①临床治愈:膝关节疼痛症状完全解除,关节活动过程不受限,正常生活与工作活动不受影响;②显效: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关节活动有改善但受到一定限制,对生活形成一定影响但下蹲、上下楼梯等能坚持完成;③无效: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愈发严重化。用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去统计总有效率。
疼痛: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3]评估,其中0分对应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明显。
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共包括8项内容,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恢复越好,治疗效果越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 16.0软件包,(±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分别用独立样本t与2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结果
2.1效果观察
Ⅱ组符合临床治愈、显效评价标准的有24例、4例,I组有16例、6例。Ⅱ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I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疼痛与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I、Ⅱ组患者VAS、Lysholm分数不相上下,差异不明显(P>0.05);经为期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均降低、Lysholm评分上升,本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或P<0.01);而和同期I组相比较,Ⅱ组患者以上两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KOA又被称之为增生型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中老年是本病的高发群体。结合以往临床统计数据[4],KOA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大概是3.0~9.0%,国内>50岁人口中KOA发生率为9.0%,>60岁KOA发生率高达78.0%。本病可以诱导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异常等多种后遗症。现阶段,国内外临床针对KOA的发病机制尚未作出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其和膝关节的应力异常增加及膝关节周围组织病变等相关。在KOA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力学变化、骨内压上升、性激素、细胞因子及软骨细胞衰亡等因素,造成软骨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活动紊乱、软骨下骨板结构完整性损伤、关节中局灶性炎性反应等。KOA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体重、职业、生活环境及遗传等[5]。临床针对KOA治疗目标有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等为主,保守治疗方法有减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疗与规范化的康复锻炼等为主,但整体聊修奥欠佳,医师推荐截骨矫正、关节置换术等方法患者接受度偏低。
刃针是源于古九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凸显微创理念,与现代医学接轨的一种新型的中医原创针具,针前半部分从针尖转变为针刃。刃针以刺、切、钩拉激发经脉之气,是对传统九针的继承和创新,由于临床软组织损伤的复杂性,深浅病损的共同存在,若直刺、斜刺、平刺、钩拉结合,立体减压松解效果才会更理想。正因如此认为其是以软组织松解术与中医针刺治疗等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6]。在祖国中医领域中,KOA属于“骨痹”、“痹证”、“膝痹”等范畴,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肝肾亏损、气血亏虚以及外部损伤、劳损、外邪侵袭等共同作用引起经络气血瘀滞,患者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疼痛、关节间质畸形等为主。刃针治疗即应用刃针在经穴与病变局部刺进,通过运针手法,能够起到循经感传与得气减压减张力的作用,发挥更优良的效果。既往有临床研究表明,刃针切刺病变部位,应用针法,得气所需时间较短,毫针留针在30~60s的时间,因此很大程度上省去了留针时间和毫针捻转提插的手法。拔针以后患者会维持≥24h的气感,且这种气感是该疗法治疗KOA的关键一环,且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刃针治疗应用过程中对患者形成的刺激相对较大,通过运针手法能促使针运到病灶层,一方面能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另一方面比采用针灸治疗疾病的针刺相比较,刃针治疗应用过程能使患者获得更强烈的得气感,在风湿、伤筋等慢性软组织疾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KOA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骨关节疾病,膝关节炎周围病变、黏连与软组织失调,病程不断延长会导致患者形成骨质增生与形成骨刺。刃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作用以松解软组织的纤维化,解除组织黏连,解除血管的压迫与牵拉,削弱或解除的诱发因素,切开不必要的组织黏连,剥离黏连的组织;解除组织病理性状态,减少软组织的负荷,促进软组织功能的恢复过程;用直刺、斜刺、纵行横行切刺及十字切刺等针法治疗膝盖周边的异常改变;对关节腔进行减压,治疗损伤异常的韧带条索性组织,在短时间内解除疼痛感,能纠正下肢的力线,进而促进膝关节维持正常的解剖形态,提升膝关节功能。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Ⅱ组患者VAS、Lysholm评分分别为(2.30±1.51)分、(87.49±7.29)分,和同期I组(4.03±2.15)分、(71.48±8.20)分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7]。
综上所述,刃针治疗KOA,能更有效的改善疾病症状体征,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最终优化患者预后,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玉祥,冯文涛,李松伦,等.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6):1839-1842.
[2]唐海燕,胥方元.活络止痛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6):1843-1846.
[3]王梅荣.超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42-46.
[4]刘海永,张瑾,闫晋升,等.毫火针结合正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03):30-32.
[5]张锦,刘雁.针刺推拿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名医,2019,17(06):59-61.
[6]田纪钧,刃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何伟,马洪癸.分经针刺结合股四头肌牵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6):740-7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