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华法林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1 11:41: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在房颤治疗中采用华法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房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184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36例)使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终点事件情况以及出血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外周动脉栓塞发生例数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牙龈出血发生例数上和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房颤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外周动脉栓塞等疾病风险,同时良好地抑制了出血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房颤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消化道出血

本文引用格式:裴晓黎,玛丽亚·玉苏甫.华法林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35-136.

0引言

房颤也被称为心房颤动,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表现为混乱快速的心房波打乱了原本正常的心房规则活动[1]。目前该疾病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风险越高,发病后常伴有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各种栓塞等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患者猝死、肢体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几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2]。研究发现,抗栓治疗对于降低脑卒中死亡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华法林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抗凝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血栓性疾病,抗凝作用明显。本文将对在房颤治疗中采用华法林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房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房颤且符合房颤持续时间>3个月、无心瓣膜疾病等标准,同时排除了并有肾脏器官疾病、消化道疾病、脑出血等情况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184例)包括男性103例,女性81例,年龄55~79岁,平均(61.5±3.2)岁;观察组(36例)包括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58~80岁,平均(64.2±2.9)岁。此次研究内容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时由患者或亲属签署协议书,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基本信息上差异较小(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停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64020046;生产厂家:宁夏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g),每天服用1次,100 mg/次,用药前无需进行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检测[3]。

\

 
观察组患者治疗药物为华法林(国药准字:H37021334;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首次用药剂量1次/d,2.5 mg/次,患者服药前需进行INR检测,用药过程中每间隔3 d进行一次INR检测,华法林的剂量变化以INR检测值为依据进行调整,用药剂量调整范围保持在0.8~1.125 mg,调整后INR检测值应保持于1.6~2.5 mg,服药期间严格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4]。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外周动脉栓塞。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出血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以及牙龈出血。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由结果得知,观察组在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外周动脉栓塞发生例数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见表1。


\

 
2.2出血情况对比

由结果得知,观察组在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牙龈出血发生例数上和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具体见表2。

\
 


3讨论

房颤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导致发病的风险进一步提高[5]。房颤的主要表现是心律失常,同时会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死亡率较高[6]。患者发病后原本正常的心房收缩运动被打破,致使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失衡,同时增加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在局部形成淤血阻滞现象,左心房出现附壁血栓的几率增大,从而导致栓塞疾病的发生。相关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几率更高远远高于正常人,而且并有慢性疾病、年龄较大、心衰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

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通过抗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现阶段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栓药物为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华法林属于抗凝血药物,能对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Ⅱ、Ⅶ、Ⅸ、Ⅹ,以及蛋白C、蛋白S的活跃性有效抑制,实现抗凝血效果[7]。华法令同时还可以对人体肝脏进行诱导,使其分泌出无凝血活性的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的前体物质,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在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外周动脉栓塞发生例数上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了华法林能够有效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降低了脑梗死的风险。同时观察组在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牙龈出血发生例数上和对照组差异较小,表明两种药物都能有效减少出血情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应密切关注患者出血情况。此次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房颤治疗中采用华法林治疗后,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外周动脉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同时抑制了出血情况,相较于阿司匹林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使用抗栓药物能对疾病起到有效改善,而华法林明显减少风险疾病的发生,出血情况抑制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荣诚,韩佳,付金玲.三种不同抗凝方式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成本对比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2):191-193.
[2]张卫芳,鲍慧慧,熊友文,等.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和华法林预防卒中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38(1):50-56.
[3]党亚南,党亚东.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血清MMP-2和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101-2103.
[4]朱继红,李炳强,汪砚雨.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不同抗凝方式的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3):92-94.
[5]颜建龙,赛音夫,LAM HOANG TRUC,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1341-1347.
[6]侯晓林,曾庆华,陈旸,等.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85-88.
[7]Ying B,Hai D,Shantsila A,et al.45 Rivaroxaban vs.dabigatran or warfarin in real-world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Heart,2017,103(Suppl 5):A36-A37.
[8]Hong Keun-Sik,Kim Yang-Ki,Bae Hee-Joon,et al.Quality of Anticoagulation with Warfarin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Prior Stroke: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2017,13(3):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