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3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脂四项指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三组男女性别比例、吸烟患者所占比例以及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年龄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有36.3%的患者年龄≥60岁,B组有62.8%的患者年龄≥60岁,C组有60.3%的患者年龄≥60岁,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逐渐下降,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逐渐下降,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HDL-C水平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的增加及低HDL-C水平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关键词: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
本文引用格式:吴昊.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79,83.
0引言
冠心病(CHD)是因脂质代谢不正常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导致心脏动脉腔狭窄,而使心脏的血流不畅,故而心脏缺血,致使心绞痛。有研究显示CHD的发病与冠脉狭窄程度和支数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现在冠心病已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累及主要冠状动脉支即可以诊断为冠心病。本次研究分析了36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危险因素,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从而对不同患者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上更有针对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5至2019年4月在住院的360例冠心病患者,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2.5±13.1)岁;男261例,女99例。严重的心源性疾病及影响实验的肝、肾、肿瘤等严重病变。所有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50%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
1.2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史等,所有患者入院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空腹采血,送至检完成血脂四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91例、双支病变组98例和三支病变组171例,比较三组之间一般资料和血脂四项指标间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男女性别比例、吸烟患者所占比例以及血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年龄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有36.3%的患者年龄≥60岁,B组有62.8%的患者年龄≥60岁,C组有60.3%的患者年龄≥60岁,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逐渐下降,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逐渐下降,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众多的学者研究表明血管内皮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因此吸烟被公认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管壁内过量胆固醇等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从而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3]。HDL-C是一种脂蛋白微粒家族,有逆向转运胆固醇、抗氧化、抗炎症及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年龄是冠心病的又一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均会有所增加[5]。
本次研究中,三组男女性别比例、吸烟患者所占比例以及血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年龄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有36.3%的患者年龄≥60岁,B组有62.8%的患者年龄≥60岁,C组有60.3%的患者年龄≥60岁,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逐渐下降,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逐渐下降,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年龄及HDL-C水平可能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的增加及低HDL-C水平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参考文献
[1]Flynn M,Jamison M,DattaS,et al.Healthcareresource useforuterinefibroidtumo rsintheUnitedStates[J].Am JObstetGynecol,2006,195(4):955-964.
[2]俞阅彦,汪世军,唐关敏.不同性别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0):1017-1020.
[3]Lozano R,Naghavi M,Foreman K,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9859):2095-2128.
[4]Tuteja S,Rader DJ.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hanging the paradigm[J].Clin Pharmacol Ther,2014,96(1):48-56.
[5]俞阅彦,汪世军,唐关敏.不同性别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0):1017-1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