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髌骨关节炎膝前痛与髌骨活动度相关性,为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骨科门诊 2017 年 8 月至 2017 年 12 月的髌股关节炎患者 56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 31 例,共 56 个患膝 ; 年龄 44~70 岁,平均 56 岁,病程 6 个月 ~10 年。测量其髌骨活动度(mm),并采用美国西部 Ontario 和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膝前痛程度进行评分,运用 excel2010 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当 R²>0.5 时说明二者具有相关性,R²>0.75 说明二者强相关。结果 当髌骨活动度(x)区间在2-12mm 时,膝前痛评分(y)为 6-15 分,y=-1.0013x+18.226,R²=0.9267(图 1), 显示在此区间内,膝前痛程度与髌骨活动度成负相关;当髌骨活动度(x)区间在 12-20mm 时,膝前痛评分(y)为 5-10 分,y=-0.2898x+11.128,R²=0.2432(图 2)。显示在此区间内,膝前痛程度与髌骨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当髌骨活动度小于 12mm 时对膝前痛程度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髌股关节炎;膝前痛;髌骨活动度;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付宏 , 朱明双 . 髌股关节炎膝前痛与髌骨活动度相关性的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36-37,40.
Correlation between Patellofemoralosteoarthritis‘ Pain in Front of Knee and Patellar Activity
FU Hong, ZHU Ming-shua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ellar osteoarthritis and anterior knee pain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of patellofemoral arthriti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out Patellofemoral arthritis patient 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linic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2017.8 to 2018.02, There were 25 males and 31 females with 56 knees.age from 44 to 70, Average 56.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6 months to 10 years Measurement of patellar activity(mm), The degree of anterior knee pain was scored by (WOMA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wo persons with excel2010. When R²>0.5,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R²>0.75 indicates that the two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Results When the patellar range of motion (x) was 2-12mm, The anterior knee pain score (y) was 6.33-15 score. y = -1.0013x + 18.226, R² = 0.9267 (picture 1), In this interval, the degree of anterior knee pai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tellar activity; When the patellar range of motion (x) was 12-20mm, the score of anterior knee pain (y) was 5-6.33, y = -0.2898x + 11.128,R²= 0.2432 (picture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anterior knee pain and patellar activity in this interval.Conclusions When the patellar activity is less than 12mm, there i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anterior knee pain.
KEY WORDS: Patellofemoralosteoarthritis; Pain in front of knee; Patellar activity; Correlation
0引言
髌股关节炎(Patellofemoralosteoarthritis,PFOA)被认为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组成部分,髌骨与股骨髁关节面软骨退变及结构紊乱、关节逐渐破坏及畸形,最终导致膝关节产生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67% 的患者表现为单纯性髌股关节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疼痛,以下蹲及上下楼明显, 常伴关节肿大、活动受限及无力。在临床诊疗中,我们观察到髌骨关节炎伴有膝前痛的患者,其髌骨活动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现总结分析我科骨科门诊就诊的56 例髌股关节炎患者其髌骨活动度与膝前痛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骨科门诊 2017 年 8 月至 2017年 12 月的髌股关节炎患者 56 例,其中男性 25 例,女性 31 例, 共 56 个患膝; 年龄 44~70 岁,平均 56 岁,病程 6 个月 ~10 年。
1.2纳入标准
①膝前疼痛;②髌骨及髌缘处压痛;③髌骨有研磨痛;④膝关节有交锁或打软腿感觉,下楼时症状更突出;⑤膝关节屈曲及髌骨活动受限、下蹲和跪坐时疼痛加剧。
1.3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的膝骨关节炎;②伴膝关节内、外翻畸形;③有膝关节手术或外伤史;④有局部感染病灶;⑤患有精神疾病;⑥无法忍受疼痛不能配合者。
1.4髌骨活动度的测量
准备一平直木板,患者仰卧位,被测量膝关节伸直并放松,测量髌骨内侧活动度时,将木板放置于膝内侧,两手拇指指腹放置髌骨外侧缘,平行向内侧推移至髌骨极限位 ( 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度 ),以游标卡尺测量推移前后髌骨内缘与木板的距离之差即为髌骨内侧活动度 a(mm);测量髌骨外侧活动度时,将木板放置于膝内侧,同理测量出髌骨外侧活动度 b(mm)。髌骨活动度为 a+b=x(mm)。
1.5患者膝前痛的评估
采用美国西部 Ontario 和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进行评分,选取该系统中评价疼痛的 5 项指标进行评分,将 5 项指标分数相加为 y,分数越高,患者膝前痛程度越重。
1.6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Excel2010 进行回归分析,当 R²<0.5 时说明二者无相关性,R²>0.5 时说明二者具有相关性,R²>0.75 说明二者强相关。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当髌骨活动度(x)区间在 2-12mm 时,膝前痛评分(y)为 6-15 分,y=-1.0013x+18.226,R²=0.9267(图1),显示在此区间内,膝前痛程度与髌骨活动度成负相关;当髌骨活动度(x)区间在 12-20mm 时,膝前痛评分(y)为 5-10 分,y=-0.2898x+11.128,R²=0.2432(图 2)。显示在此区间内,膝前痛程度与髌骨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

图 1 膝前痛评分 6-15 分

图 2 膝前痛评分 5-10 分
3讨论
3.1髌股关节炎对髌骨活动度的影响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居股四头肌肌腱中。髌骨关节面有约 4-5mm 软骨覆盖,是人体中最厚的软骨,且厚度分布不均匀,软骨最厚部分位于髌骨的外侧关节面,此种分布特点有助于增加髌股关节面的适合性。髌骨起到增大力矩的作用,髌骨关节面的中央嵴对维持髌骨正常轨迹有重要作用,膝关节屈曲约 30° 时髌股关节完全吻合 [1-2]。维持髌股之间对合的平衡机制包括动力结构和静力结构 [3]。动力结构是股四头肌等驱动膝关节屈伸运动的肌肉,其力学平衡保持着运动中髌股的对合。髌骨的内外侧支持带是维持髌骨位置的静力结构。股骨髁是股四头肌的重要支点,其内低外高的结构为髌骨的滑动提供了稳定的轨道 [28]。正常膝关节由伸直位屈曲时,当屈曲 10°~20° 时,髌股关节才开始接触,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股骨滑车关节由下自上与髌骨关节面相接触,由屈曲到伸直时则相反。
髌股关节炎的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观点较多,尚未达成完全一致。比较公认的观点主要包括下肢力线和髌骨运动轨迹异常 [4],骨内压增高 [5-6],Q 角异常改变 [7]。在膝关节屈伸时,髌股关节接触的时间、位置及角度均发生异常,可导致髌股关节面的应力负荷不均,高应力首先破坏软骨基质,使胶原纤维网架断裂,蛋白多糖丧失,基质破坏使正常的微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软骨细胞的退变,促使髌股关节炎的形成, 而应力不足,软骨不能有效地获得营养,则发生退变,同样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形成 [8]。此外,膝关节周围皱襞粘连导致炎症刺激及炎性介质释放,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内外侧肌力及软组织不平衡、股骨滑车的先天性异常 [9],髌骨的先天异常如高、低位髌骨 [10]、髌骨畸形,下肢的扭转畸形也会导致髌股关节炎。此外外伤、劳损、肢体失用、长期固定、感染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关节镜检查可见髌骨及股骨滑车软骨退变、磨损或伴有髌骨外侧移位 [11]。根据髌骨解剖特点,髌骨活动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紧张度,内外侧支持带越紧张, 移动度越小[12]。髌骨本身没有骨膜,其内外侧支持带由肌腱、 关节囊等组成,由于膝关节屈伸活动中髌骨与股骨前髁相对移位时的瞬时活动半径的改变,加之存在髌骨轴向移位等耦合运动,髌骨在侧方必须存在一定的生理松弛度,使膝关节在屈伸活动中能很好地满足髌骨在沿股骨前髁轨道进行活动。当内外侧肌力不平衡,关节囊增生时,可导致内外侧支持带紧张,髌骨活动度降低,髌骨活动度异常。此外,髌骨随膝关节屈曲与股骨滑车产生相对滑动,髌骨关节面的光滑度亦可对髌骨活动度产生影响,而髌骨关节炎多有关节面软骨的破坏,故可以认为,髌骨关节炎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可对髌骨活动度产生影响。
3.2髌骨活动度与膝前痛的相关性
目前普遍认为髌骨排列不齐或轨迹异常是造成髌股关节痛的主要原因,其来源 [13] 包括外在因素 ( 运动负荷、装备、环境情况等 ) 和内在因素 ( 性别、年龄、解剖结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与生物力学相关的神经肌肉控制等 )。而异常应力对软骨下骨产生的刺激和炎症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途径。首先,膝关节在不同屈曲位时髌骨与股骨关节面呈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接触 , 即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髌骨的三个关节面有规律地和股骨髌面接触并上、下滑动 , 这被称作髌股关节适合。如果髌股关节之间的这种适合性受到影响 , 或关节间隙相对解剖位置异常 , 就会出现髌骨前方疼痛。
其次,在膝关节逐渐屈曲的过程中,髌骨除相对股骨滑车由近端向远端运动外,还在冠状面上相对滑车的中央轴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水平运动,与此同时,还沿矢状轴进行小幅度的内旋与外旋。在髌股关节多平面、多轴向的运动过程中,如果髌骨在内外侧的活动度降低,活动范围减小,即股骨滑车在内、外侧没有足够的延伸范围,髌骨会与滑车内、外侧,尤其是外侧形成“线—线”边缘接触,减小接触面积,增加局部接触应力,并对软骨下骨产生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膝前痛。
最后,对于关节软骨未明显破坏的早期膝前痛患者,由于髌股运动轨迹改变引起的膝前疼痛为局限性疼痛 , 患者常能准确地指出膝盖区疼痛 , 疼痛与膝关节活动有关 , 特别是在上坡或下楼梯时疼痛加剧。研究表明 , 软骨中没有神经末梢支配,故软骨损害一般不足以引起疼痛 , 且许多患者的膝关节平片表现为无明显软骨破坏征象 , 所以 , 早期的膝前痛的患者 , 一系列的紊乱与损害可能发生在软骨的深处。骸股轨迹的紊乱 , 引起膝关节内的压力改变 , 造成膝前疼痛长期存在。故对合不良 , 是关节软骨尚未明显病变病人产生膝前疼痛的原因之一。
此外,髌股关节炎患者的髌股关节间隙滑膜皱襞增厚、滑膜肿胀、髌骨间室高压和关节软骨退变磨损等会导致患者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进而诱发膝前痛。且由于髌骨活动度降低,膝关节周围关节囊皱襞粘连,关节间隙减小,进一步加重滑膜增厚、肿胀及关节内高压,引发血液循环和营养吸收障碍,使膝前痛持续存在。
从上述研究数据可以看到,当髌骨活动度为 2-12mm 时, 膝前痛程度与髌骨活动度成负相关,即随着髌骨活动的增加,膝前痛程度逐渐减轻。当髌骨活动度为 12-20mm 时,膝前痛程度与髌骨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研究表明 [14-15],在膝前痛患者,膝关节在屈曲 0° 至 120° 范围内,髌骨移位范围最大为 (9.10±2.62)mm,故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当髌骨活动度大于 12mm 时,可基本满足膝关节屈伸运动时髌骨的移位要求,即可最大程度地满足髌股关节的对合。以上分析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研究证实,两者具体的联系,亦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Ndrish J. The biomechanics of patellofemoral stability[J]. Knee Surg,2004, 17(1):35-39.
[2]Dye S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atellofemoral pain: a tissue homeostasis perspective[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36:100-110.
[3]吕立桃 , 谢兴文 , 顾玉彪 , 等 . 低位髌骨对髌股关节炎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4.
[4]李其一 , 林进 , 邱贵兴 , 等 . 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 [J]. 中华骨科杂志 ,2010,30(6):539-543.
[5]Arnoldi CC, Lemperg K, Linderholm H. Intraosseous hype-rtension and pain in the knee[J].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5,57(3):360-363.
[6]Sherman SL, Erickson BJ, Cvetanovich GL, et al. Tibialtuberosity osteotomy[J]. Indications, techniques, and outcomes.Am J Sports Med,2013,42(8):2006-2017.
[7]史晨辉 , 王永明 , 董金波 , 等 . 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探讨及关节镜诊治 [J]. 中国矫形外科杂 ,2003,11(22):1577-1579.
[8]孔 祥清 . 髌骨 软骨 软化 症的 病因 研 究 [J]. 中 国矫 形外 科杂志 ,2003,11(7):487-489.
[9]谢兴文 , 胡彬 , 李宁 . 膝关节发育性缺陷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 ,1990,(03):210-212.
[10]潘永谦 , 李健 , 赵洪普 , 等 . 髌骨不稳定的诊治现状 [J]. 中国矫形外科杂 ,2009,17(23):1808-1810.
[11]刘朝晖, 付国建, 谢洋, 等.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 [J]. 临床骨科杂志 ,2015,18(6):737-739.
[12]张国宁 , 王友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位置及活动度对全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11,5(6).
[13]杨辰 , 曲峰 . 髌股关节痛病因、治疗和分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36(10).
[14]王伟 , 付志厚 . 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髌骨运动轨迹的动态 CT 研究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23(10).
[15]薛喆 , 宋关阳 , 等 . 髌骨运动轨迹测量方法及结果的相关研究进展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36(12).
《髌股关节炎膝前痛与髌骨活动度相关性的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5/2018121502534523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