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药炮制主要以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随后按照辨证施治用药方面的需求情况、制剂的要求各不相同以及每种药材本身的特殊理化性质等,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方式对原形药材进行一整套的加工处理。当中药被特殊方式进行炮制以后,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加辅料和加热等进行处理后,促使药材中的一些原有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些药材经过处理后其原有成分被分离出来,而有的药材成分则被转化成另一种新的成分或者是直接被分解掉,有些药材成分的量被增加或者减少。当原药材被炮制成饮片以后,该药材的理化性质以及化学成分均会发生变化,导致药材的整体疗效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先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的机理以及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再来了解中药炮制的最终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明确中药炮制的真正价值,为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以及炮制工艺提供价值非凡的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化学成分;影响;中药炮制目的;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艾拉努尔·巴吐尔,吐逊阿衣·卡迪尔.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184-185.
0引言
中药在经过一系列炮制流程以后,受到药汁、水浸、酒、加热以及醋等敷料的影响,促使原中药材中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1]。中药炮制作为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核心,其质量标准、规格、工艺是历史不断发展的重要学科[2]。目前我国中药炮制按照科学的中医学理论,参照中药材本身的性质、制剂、调剂以及用药需求等情况的不同而实施的一种制药手段。
1中药炮制的具体目的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以及作用分别为:(1)改变中药材的功能以及药性,以此来增强药材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2)改变药材的气味,让人们对于药物的耐受度更高,同时方便患者食用;(3)降低或者是完全将药材中的一些毒副作用彻底消除,以此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4)增强药材的作用或者是改变药材的药理作用;(5)方便制剂调剂,保证药材的整体质量;(6)方便药效的保存以及贮存。
2通过炮制对药材的化学成分造成的影响
2.1生物碱类药材
2.1.1性质改变
众多含氮环核化合物中生物碱属于其中之一,它能够与酸进行溶合形成盐,并且大部分都存在较为显著的生理活性。其中生物碱单独与水无法相溶,然而与酸相溶后便可溶于水,而一些季铵类生物碱以及小分子生物碱就能与水相溶,并且能与有机溶剂之间相溶[3]。
2.1.2净选加工
每种药材不同部位需要区分开来,例如:黄柏,该药材中存在的小檗碱均集中在黄柏的树皮当中,所以黄柏有用之处只有外表树皮,其余部分均没有太大用处。例如:麻黄,有效之处仅在茎中,因此在选用的时候需要将其进行分离。
2.1.3水制
水溶性的生物碱与水可相溶,因此被切片后会受到水的影响,所以尽量控制水浸泡的时间,遵循“少泡多润”的原则,避免降低药材的治疗效果。例如:苦参,此药物中含有苦参碱;槟榔,此药物中含有槟榔碱[4]。
2.1.4加热
不同的生物碱其耐热性也大不相同,一些药材经过高温后容易产生分解或者是水解,例如:草乌以及川乌,两种药材中含有剧毒性成分乌头碱,此成分经过一定的高温水解后会转变为小毒性的乌头原碱[5]。马钱子也是同样的情况,并且部分生物碱受热后会降低其活性,导致整体疗效减弱,需要生食,例如:龙胆草以及山豆根等药材。
2.1.5辅料
在众多游离生物碱中除了含极性基团较多、季铵碱类或者是分子量较低的生物碱以外,与水无法相溶,但是可与氯仿或者是乙醇之间相溶。所以,选择炮制的辅料通常为白酒、醋或者是黄酒[6]。醋属于弱酸,能够促使有利生物碱经过转变形成能与水相溶的生物碱盐,能够轻易被水煎煮出,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而酒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溶剂,具有烯醇性质,不管是盐类或者是游离生物碱均能与之相溶解,提升治疗效果。
2.2含鞣质类药物
2.2.1性质
含鞣质类药物能与热水相溶,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同时是一种强还原剂。含鞣质类药物与铁之间相互作用,会形成一种黑绿色鞣酸铁盐沉淀。
2.2.2水制
由于鞣质类药物能够很好地与水之间进行相溶,特别是温度较高的水,因此对于水温的处理需要格外注意,严格按照“少泡多润”的方法。
2.2.3加热
鞣质类药物的耐热性极高,因此不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发生改变。例如:蒽苷含量减少、大黄炒碳,对鞣质的影响较小,收敛作用提升。
2.3含挥发油类药物
2.3.1性质
含挥发油类药物常规温控下能够自行挥发,可与脂肪油以及有机溶剂之间相溶,大部分乙醇也能完全相溶,与水的溶合度较小。
2.3.2水制
含挥发油类药物需要着重注意浸泡时间,需要“抢水洗”从而防止药材中的香气流失。
2.3.3加热
含挥发油类药物尽量少加热或者是无需采用火制法,此类药物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使其挥发油大量减少,对挥发油造成破坏,降低整体疗效。部分药物需要经过炮制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对挥发油进行减少或者彻底的去除,从而能够有效地对药物中的副作用进行减少,例如对苍术经过炮制后,能够对苍术中的挥发油进行有效的去除,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苍术中的燥性[7]。苍术中的乳香中含有的挥发油是一种具有毒性与强烈刺激性的物质,需要对其进行炮制后才能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但是在对部分药物进行炮制后,挥发油会出现量变与质变的情况,因此从而会影响其药物的药理作用,例如荆芥经过炒炭后,能够从其中所含有的挥发油中,检验出9种生荆芥油中没有的成分,并且还具有之前不具备的止血作用。
3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也被称之为四性,分别指:温、寒、凉、热等。四气主要是根据人体用药以后,产生的不同疗效以及反应做出的归纳。而五味则是指药物的酸、甘、苦、咸、辛,是药材的功效以及滋味的归纳。大部分药物性味多偏弱或是偏胜,而不能有效满足于临床用药的具体需求,但是经过有效的炮制方式后能够将大部分中药的偏性进行解决,炮制对于中药性的具体影响如下。
3.1缓和药材的温热性以及寒凉性
太热会伤机体之阴,而太寒则会损伤机体之阳。但是经过正确的炮制以后能够将中药的药性加以缓和,其中性味缓和可分成两种:以寒制热以及以热制寒[8]。例如:黄连通过吴茱萸的汁水炮制以后,黄连饮片内的生物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然而提升了吴茱萸汁中的生物碱类、苦味素类以及酚酸类的成分。
3.2增强温热或者寒凉之性
若药材的药性太过很容易对机体造成损伤,但是药性不够又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采用炮制方法后,可有效提升药物的整体药效。例如:当归,该药材性味辛热,然而用于活血通络的效果较差。但是通过酒炮制以后,药效显著。
部分药材的药性本就很强,然而在治疗重症患者时治疗效果并不如意,因此可以选用有效方式进行炮制。例如:黄连采用胆汁炮制后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滋生,提升苦寒之性。
3.3毒副作用
部分中药对于人类的身体有着一定的毒副伤害,经过炮制后可减少药物的毒效,提升治疗效果。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种药物解毒的原理各不相同,分别为: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辅料解毒以及减少毒成分等。例如:马钱子,将马钱子用沙炒后,通过高温作用下将其含有的有毒成分士的宁降低到最低,将其毒性减小;乌头,此药经过水煎煮后,将双酯型乌头碱转变成单酯型,降低其毒性。
4小结
现今对于炮制在中药药性中的影响机制以及原理尚未明确,然而伴随着重要研究的不断深入探讨,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人们思想以及使用方式的不断改变。想要彻底解决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中药炮制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明确重要的作用部位、药性指标以及有效成分等。
参考文献
[1]邓飞.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及药性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312-315.
[2]程一平.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影响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81.
[3]杨珍.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与作用影响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94.
[4]吴菊芳,黄少君.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211-212.
[5]游宗辉,李莲.观察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65.
[6]杨世荣.分析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2):124-125.
[7]连德明.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及药效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7):118-119.
[8]万海青.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