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廿烷醇干预新疆维汉族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16:43: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多廿烷醇对新疆维汉族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维汉族冠心病患者各60例,并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30例和多廿烷醇治疗组(多廿烷醇10 mg/d)30例,比较四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0周、干预后6个月(24周)、干预后12个月(48周)的血液指标变化(血脂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多效性指标)、颈动脉斑块改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血液指标变化中,各组组内时间前后比较,24周时LDL-C、TC、hs-CRP、Hcy水平较0周开始明显降低;48周时各组LDL-C、TC、hs-CRP水平较24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D组中治疗24周时TG较0周开始明显降低;24周时TG水平较48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比较,B、D组相对A、C组24周、48周时TG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相对B、D组48周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相对A组48周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中,B、D组的ALT、AS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超声指标中,各组治疗前后IMT、TPA、Course积分比较,四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相对B、D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调脂方面,降低TC阿托伐他汀组与多廿烷醇组无明显差异;降低TG方面阿托伐他汀组优于多廿烷醇组;降低LDL-C,C组优于A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方面多廿烷醇明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不需停药。

关键词:冠心病;多廿烷醇;维汉族临床疗效;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郭龙龙,孙龙飞,安冬青,等.多廿烷醇干预新疆维汉族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12-113,117.

0引言

随着血脂异常及其他危险因素在众多疾病中的作用被逐渐揭开,其中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也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众多慢性疾病,故在冠心病内科治疗中,调脂稳斑成为了关键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有着确切防治作用,但他汀类药物在发挥防治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肌痛、肌溶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致使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正常应用他汀类药物[1]。多廿烷醇是从天然药物甘蔗蜡中提取的生物药,为高级脂肪醇混合物,具有促进脂肪分解、增强包括心肌的肌肉功能等功能,且诸多研究表明该药在发挥较好调节血脂作用的同时,其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于他汀类[2]。本文探讨多廿烷醇干预新疆维汉族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及纳入标准


(1)诊断标准:依据陈灏珠主编的十四版《实用内科学》“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入选时静脉抽血结果:TC≥5.72 mmol/L或(和)LDL-C≥2.07 mmol/L伴或不伴有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症;(3)之前未服用过他汀类及多廿烷醇等调脂药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方可纳入。四组中性别、年龄、BMI、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四组间有可比性(P>0.05)。

1.2排除标准

(1)由于药物(如吩噻嗪类、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引起的高脂血症;(2)经检查有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3)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酗酒患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对多廿烷醇片和(或)阿托伐他汀钙片中任一成分过敏者;(5)6个月以内接受过其他药物试验的患者;(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试验药物及试验分组

按照上述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前来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的维汉族各60例患者分别划分为,A组:汉族对症处理+多廿烷醇组30例(10 mg,睡前服用);B组:汉族对症处理+阿托伐他汀组30例(20 mg,睡前服用);C组:维吾尔族对症处理+多廿烷醇组30例(10 mg,睡前服用);D组:维吾尔族对症处理+阿托伐他汀组30例(20 mg,睡前服用)。

1.4标本采集及指标观察

1.4.1血液指标监测


受试者分别于试验开始前(0周)、试验第6月(24周)、12月(48周)时,于清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常规空腹抽静脉血,进行以下血液指标监测。

(1)调脂疗效性分析:血脂指标检测,所有病例均按上述时间要求分别进行血脂检测,包括TC、TG、LDL-C、HDL-C等。

(2)安全性分析及多效性分析:所有病例服药前后均进行ALT、AST、CK、BUN、S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测定及不适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肌肉疼痛、乏力、过敏、胃肠道不适等)记录;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检测。

1.4.2颈动脉超声检查

于服药前后分别进行颈动脉斑块位置、性质、大小、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总面积(Total Plaque Area,TPA)、Course积分监测。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试验前后血脂及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四组中,在治疗前,各组LDL-C、HDL-C、TC、TG水平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各组组内时间前后比较,24周时LDL-C、TC、hs-CRP、Hcy水平较0周开始明显降低;48周时各组LDL-C、TC、hs-CRP水平,较24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D组中治疗24周时TG较0周开始明显降低;24周时TG水平较48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比较,B、D组相对A、C组24周、48周TG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相对B、D组48周T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相对A组48周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各组试验前后安全性指标变化四组中,治疗前,各组之间相比,ALT、AST、CK、Scr、BUN、PLT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四组CK、Scr、BUN、PLT水平比较,P>0.05,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和C组相比,ALT、AST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D组的ALT、AS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各组治疗前后颈部动脉超声指标变化各组治疗前后IMT、TPA、Course积分比较,四组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相对B、D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其中A组有1人颈动脉斑块基本完全消失;C组2人颈动脉斑块基本完全消失。

\


2.4各组常见不良反应比较四组中,A、C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B组中出现骨骼肌,损伤1例,肝/肾功能损害2例,胃肠道不适反映1例;D组中出现肝/肾功能损害1例,胃肠道不适反映1例;停药后均出现好转。

3讨论

自1961年Framingham(弗雷明汉镇)的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血脂异常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来[3],血脂异常及其他危险因素在众多疾病中的作用被逐渐揭开,其中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也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众多慢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故在冠心病内科治疗中,调脂稳斑成为了关键治疗方案。在检测血清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含有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它的直径最小,可以直接进入动脉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又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可降低血浆LDL的浓度,是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药物,2013年AHA/ACC颁布的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中也再次强调了他汀类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有着确切防治作用[4]。但他汀类药物在发挥防治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肌痛、肌溶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致使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正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多廿烷醇是从天然药物甘蔗蜡中提取的生物药,其主要成分为1-二十八烷醇,占60%~70%[5]。有研究发现,二十八烷醇具有促进脂肪分解、增强心肌肌肉功能、增加能量代谢率、降低收缩期血压等功能[6],诸多研究表明该药可以发挥较好的调节血脂作用,其机制是多方面的[7],可能为通过激活腺苷酸激酶(AMP-kinase)途径,抑制TC合成的关键酶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或增加其降解,从而抑制TC合成;并可通过增加LDL-C受体的数量,增大LDL-C的血液清除率,促使血清中LDL-C的降低[8]。本研究通过对维汉族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观察发现:在调脂方面,降低TC阿托伐他汀组与多廿烷醇组无明显差异;降低TG方面阿托伐他汀组优于多廿烷醇组;降低LDL-C,多廿烷醇维吾尔族组优于汉族组;在对动脉斑块方面多廿烷醇组疗效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且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3例斑块基本完全消失;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方面多廿烷醇组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本研究中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且未能做到多中心临床采集,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Davidson MH.Rosuvastatin:a highly efficacious statin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aemia[J].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2002,11(1):125-141.
[2]张剑江,杨军,余晶波,等.多廿烷醇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浙江医学,2013,35(20):1827-1829.
[3]Tsao CW,Vasan RS.Cohort Profile: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FHS):overview of milestones in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5,44(6):1800.
[4]Robinson JG,Stone NJ.The 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a new paradigm supported by more evidence[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5,36(31):2110.
[5]Menendez R,Marrero D,Mas R,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 of octacosanol metabolism[J].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05,36(2):113-119.
[6]李新兰,龚文发,宋毅,等.二十八烷醇的研究与进展[C]//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及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生物活性物质学术研讨会,2004.
[7]Banerjee S,Ghoshal S,Porter TD.Activation of AMP-kinase by policosanol requires peroxisomal metabolism[J].Lipids,2011,46(4):311-321.
[8]Singh DK,LI L,Porter TD.Polieosanol inhibits cholesterol synthesis in hepatoma cells by activation of ampkinase[J].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2006,318(3):1020-10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