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最终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准确率。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对于骨折定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7.50%、100.00%、80.00%、87.50%和100.00%,均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踝间隆突骨折和腓骨小头骨折准确率分别为95.24%、91.67%,均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率较高,能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做出准确判断,有利于后期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分型
本文引用格式:石帅.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及分型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59,161.
0引言
膝关节是由胫骨上端和股骨下端而形成的,胫骨与股骨下端所接触的面便是胫骨平台,而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胫骨平台骨折相较于其他骨折更加复杂,涉及部位较广,一旦发生骨折就可能导致患者丧失膝关节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状态[1]。由于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发生情况也在不断上升,而胫骨平台骨折最主要就是受到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车祸是当前最主要的因素。胫骨平台骨折有多种分类,根据其所受到的暴力大小和方向可分为6种骨折类型,现临床上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通常都是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来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是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具有一定难度,无法较为准确地判断,为后期治疗带来一定困难[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被逐渐应用到骨科领域,相较于传统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能更加准确清晰显示骨折处具体情况,通过三维重建影像可多角度、多平面对骨折位置进行观察,有利于医生进行骨折分型[3]。为此本次研究选取了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对比检查,目的为探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22~63岁,平均(42.17±3.2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40例,摔伤22例,高处坠落16例。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经后期手术结果未确定为胫骨平台骨折者;②存在严重心、脑、肝肾功能异常者;③精神异常、语言障碍等无法配合检查治疗者;④此次研究未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2方法
(1)采用常规X线进行检查,将患者取坐位即可进行检查,具体检查步骤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即可。
(2)采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具体如下:采用本院多层螺旋CT扫描仪,将患者取仰卧位,以膝关节间隙为中心点,由胫腓骨上侧至股骨下侧进行扫描,后续操作按照多层螺旋CT扫描仪使用说明书进行即可。
1.3效果判定
选择本院2名资深阅片师对两组患者的X线平片和螺旋CT图像进行判断,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情况并进行分类,2名阅片师判断结果有差异时进行协商,以最终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示,经由2检验,计量数据使用(±s)进行表示,通过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上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最终定型后,Ⅰ型29例、Ⅱ型16例、Ⅲ型12例、Ⅳ型10例、Ⅴ型8例、Ⅵ3例;以上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最终证实后,踝间隆突骨折42例,腓骨小头骨折36例。
2.1两种诊断方法定型准确率对比
经过对比后,螺旋CT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定型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种诊断方法骨折类型准确率对比
经过与手术结果对比后,螺旋CT骨折类型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胫骨平台结构较为复杂,一旦受到损伤连带周围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后期治疗有一定难度。胫骨是人体下肢最主要的承重骨,内部组织中无任何软骨覆盖,仅有少许薄骨皮质,受伤后难以进行确诊[4]。胫骨平台骨折会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影响,如若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就会延误正常治疗时机,影响患者后期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5]。为此尽早对患者实施治疗,通过相关影像学技术明确胫骨平台骨折实际损伤情况及骨折类型,制定相对应的手术方案,为患者早日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例如DR平片和X线平片虽然都可明确显示出膝关节大部分骨折位置和类型,但是难以发现胫骨平台骨折的隐匿处或者深层移位不明显的骨折,主要是因为胫骨结构较为复杂,通过X线、DR平片的图像进行观察判断时,图像可能会出现重叠,影响医师判断,此外胫骨下端结构的复杂性,更加大了手术难度[6]。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是当前的一种新型影像技术,螺旋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成像质量较高,可以清楚反应骨折处具体情况,不会出现伪影,有利于医师进一步对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类型进行判断[7]。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能将患者骨折处实现逐层观察,防止关节重叠时出现叠影,进而影响医师判断,通过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后影像更加立体和直观,对患者表层骨折显示更加清晰,还可显示其骨折细节,帮助医师了解骨质内部信息,有利于后期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8]。通过本次研究也可发现,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对于骨折定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诊断准确率均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踝间隆突骨折和腓骨小头骨折准确率均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加说明了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可精准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和周围组织受挫情况,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相较于以往X线、DR平片检测准确度更高,能对骨折位置进行准确判断,诊断效果明显,可对骨折类型和骨折定型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军,刘安民.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150-152.
[2]王达,孙亚军.MRI联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鉴别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4):949-951.
[3]贾力.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1-72.
[4]蒋超,蔡娟,杨月娥,等.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J].双足与保健,2018,27(23):84-85.
[5]赵雪松.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以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9):141-142.
[6]陈杰.观察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智慧健康,2019,5(2):157-158,173.
[7]黄兆海,陈杨宗.MRI与多层螺旋CT对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4):200-201.
[8]曹洪海,郝明,赵燕鹏,等.CT及X线影像学诊断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4):421-4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