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使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6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做研究分析,同时以随机数表模式分组,A组(n=30)接受传统鼻窦炎手术处理,B组(n=30)在鼻内窥镜下完成手术操作,对比A、B组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术前对A组与B组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4周、第12周,B组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较A组提升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出现鼻腔粘连、上颌窦口狭窄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为13.33%,与A组的总并发症率6.67%基本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处理,能够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嗅觉功能,并避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次仁德吉.鼻内窥镜手术用于临床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88,90.
0引言
鼻窦炎伴鼻息肉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1],可给患者造成鼻塞、流脓臭涕、头痛以及恶心等症状表现,并且具有病程较长、复发率高以及不易根治等特点,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重视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尽早规范治疗及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鼻内窥镜手术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手术,为明确该手术在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本文就6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6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做研究分析,患者均经临床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具有手术指征。以随机数表模式分组,A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36.8±4.3)岁;B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5~58岁,平均(37.2±4.5)岁。通过SPSS 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A组予以传统鼻窦炎手术处理,从上唇齿龈沟交界处做切口,给予患者鼻息肉摘除术与开放手术处理。B组在鼻内窥镜下完成手术操作,术前向患者提供抗生素静滴,并给予常规冠状位、轴位鼻头扫查,以准确定位病灶位置以及手术具体区域[2],再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在全麻麻醉后给予相应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存在中鼻甲气化者,仅需对其外侧壁进行切除,而无需处理其内侧壁;对下鼻甲明显肥大者,需将其钩突、筛泡以及下鼻甲几处进行切除;完成后再给予电凝止血,并对各个窦口的开放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开放良好后,填塞上给予纳吸棉及油纱条(凡士林纱条),并对患者的咽喉以及视力进行检查。
1.3评估项目
参照康涅狄格州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CRC)制定的嗅觉功能测试法,对两组不同手术阶段的嗅觉功能进行检测与评估,同时对两组发生鼻腔粘连、上颌窦口狭窄等并发症的例数进行统计。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中的卡方与t对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不同手术阶段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
术前对A组与B组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4周、第12周,B组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较A组提升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A组与B组手术并发症的统计结果
B组术后出现鼻腔粘连、上颌窦口狭窄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为13.33%,与A组的总并发症率6.67%基本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鼻窦炎在耳鼻喉科临床上有较高的罹患率,其是鼻窦黏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主要包括上颌窦炎、筛窦、蝶窦以及额窦等几种病型,而其中又以上颌窦炎最常见[3]。鼻息肉是在鼻腔或鼻窦黏膜处增生的一种凸起组织团块,常作为鼻窦炎的伴发疾病出现。导致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因较多,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能与变态反应、气候变化以及遗传因素等因素相关[4-5]。传统手术通常是以摘除鼻息肉、开放筛窦的方式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虽有确切的手术疗效,但在清除病灶组织方面并不够彻底、全面,复发率较高,同时还可对患者的鼻窦黏膜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6]。
鼻内窥镜手术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微创手段,能够很容易的从狭窄的鼻腔以及鼻道中通过,并利用硬管镜或软管镜清晰探查鼻腔、鼻咽部与鼻窦内部等位置的病变情况,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手术可达到更深的病变区域,因此在清除病灶组织方面更彻底,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的情况发生;同时,该手术全程在鼻内窥镜下操作,还可保障术野的清晰,为术者的操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7]。不仅如此,相关研究称,鼻内窥镜手术还具有重建鼻腔结构的功能,术中不仅损伤更轻、切除更彻底,在对Ⅰ型鼻窦炎的治疗上手术疗效也较高,可达到100%[8]。此次通过对6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A、B组患者经相应手术处理后第4周、第12周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其中又以B组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提高更明显,说明相比传统手术,鼻内窥镜手术对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更有助益;术后虽有个别患者出现鼻腔粘连或上颌窦口狭窄等并发症,但相比传统手术并无明显增加,甚至略有降低,可以肯定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也较高,与上述文献观点大致符合。
综上所述,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处理,能够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嗅觉功能,并避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庞朝福,方应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16(1):80-81.
[2]白晓明.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应激反应及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25(10):58-59.
[3]Lourijsen ES,Borgie CAJMD,Vleming M,et al.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PolypESS):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7,18(1):39.
[4]陈佰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92-93.
[5]李增贤.浅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5):82-83.
[6]Qingjia GU,Gang HE,Jingxian LI,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omplicated and asthma[J].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Neck Surgery,2015,29(16):1443-1446.
[7]李锐涛,谢小华,李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8(8):58-59.
[8]林松兴,翁祖勋,陈文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60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4):139-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