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汤剂治疗风热感冒的经验总结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8 14:4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风热感冒患者通过中药汤剂治疗的经验总结。方法将风热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中药汤剂治疗,汤剂主要成分有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与薄荷等,记录患者使用中药汤剂后的感冒恢复情况。结果风热感冒患者通过中药汤剂治疗1~3 d后风热感冒情况明显好转。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治疗风热感冒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减轻风热感冒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关键词:风热感冒;中药汤剂;经验总结

本文引用格式:韩金荣,马玉宝,李卫强.中药汤剂治疗风热感冒的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211,215.

0引言

马玉宝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以及宁夏第二批名老中医经验师承指导老师。马玉宝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从业以来接诊过上百位风热感冒患者,记录与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拥有非常丰富的风热感冒治疗临床经验。马老师认为风热感冒症状的原因多为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导致胃表不和,肺失清肃。凡有外感风热,须立即服下汤剂。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解毒,又配伍竹叶强化清热之力。牛蒡子、豆豉、荆芥能够辛凉解表,轻散风热之邪。其中荆芥虽是属辛温之药,但药性温而不燥,和辛凉解表的药无配伍使用,解表退热的功效更佳。马老师非常擅长运用中药汤剂治疗风热感冒。笔者就跟师学习中药汤剂治疗风热感冒的经验总结记录如下。

1风热感冒与风热之邪

风热感冒(Common Cold with Wind-heat Syndrome)主要因为风热之邪犯表以及肺气失和导致[1]。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包括微恶风、发热重、盗汗、头胀痛、咳嗽、咽喉肿痛、痰黏或黄、口渴、鼻塞、舌尖边红以及苔薄白微黄等[2]。春季为风热感冒的多发季节,主要由于外感风热而致[3]。马老师认为,风热感冒是人感受到风热之邪的表证。

《诸病源候论·风热候》里记载“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方用桑菊饮、银翘散、上清散、桔梗汤、菊花散等。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虚,不得专用疏散。阳虚宜加参、术,阴虚宜加地黄、五味、倍麦冬、白芍。


\

 
2中药汤剂介绍

中药汤剂是药物剂型之一,又称为汤液。通常将药物用锅煎汤,取其中药汁而成。汤剂的优点主要有作用强和吸收快等。故有“汤者,荡也”的说法,也能依据临床的具体病症灵活运用处方。因此,中药汤剂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千金要方》序:“凡古方治疾,全用汤法,百十之中未有一用散者。……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又有《圣济经》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最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汤剂主要为复方,各种药物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综合药性,有利于发挥中药汤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

中药汤剂是通过中药材加水煎煮一段时间后,去掉药渣取其中汤汁而制成液体剂型,主要供患者内服,也有少数用于外用,主要包括熏蒸、洗浴和含漱。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以及最广泛的一种疾病治疗方式,对于我国疾病防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中药汤剂现在仍然是我国中医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一。据统计,我国中医门诊处方中,使用中药汤剂约占所有药物的50%左右。中药汤剂主要的优点有:(1)符合中医辩证理论治的需要,处方药品用量能够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发生变化,中药汤剂能够灵活应用。(2)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成分的效果和作用;(3)当中药制成液体制剂,药物吸收更快,并且能够迅速发挥药效。(4)中药汤剂通过水作为溶剂,对身体没有刺激性且无副作用。

3中药汤剂治疗风热感冒思路

患者外感风热,多发于春季。因为春季多风,气温转热,而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导致生病。风热感冒症状的原因多为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导致胃表不和,肺失清肃。主症:多为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头痛身楚;鼻塞、流黄浊涕、咳嗽以及咽红干痛。次症:微汗、口干渴以及咳痰黄稠。舌脉象:舌尖红、苔薄黄以及脉浮数。《伤寒论》序:“凡发汗温暖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其间,可半日中尽三服。若与病相阻,即便有所觉。重病者,一日一夜当晬时观之,如服一剂,病证犹在,故当复作本汤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凡有外感风热,须立即服下汤剂。中药汤剂从我国古代起就成为治疗风热感冒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风热感冒疾病的防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中药汤剂现在仍然是我国中医治疗风热感冒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一。

\

 
4典型病例

4.1案例1


王某,女,2岁,2018年4月3日就诊。其母代诉:患儿发热,体温3 8℃,少汗,身痒,右肘处皮肤发红疹数个,小便黄。查指纹色紫。以往患儿一发烧,就得马上输液,否则体温很快就会升至39℃以上。此次患儿祖母坚持要带来看中医。

中医诊断:风热感冒。香薷6 g,生石膏30 g,滑石25 g,薄荷8 g,银花15 g,连翘12g,芦根20 g,淡竹叶8 g,黄连6 g,麦冬15 g,枇杷叶20 g,牛蒡子10 g,西瓜皮1块为引。

一共6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每剂药煎2次,每次煎取150 mL,随煎随服,2次/d,服药期间忌油腻、辛辣。患儿祖母告知半夜患儿退热,服药2 d后,感冒痊愈。

马老师认为,香薷与生石膏甘凉轻清,既可以疏散肌表风热之邪,又可以清肺中之热。薄荷能够辛凉解表,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解毒,又配伍竹叶强化清热之力。连翘辛寒质轻,有利于清热透表,黄连与麦冬甘寒能够清热止渴。枇杷叶调和诸药,为使药疗效更佳。此方主要有奏疏散风热的功效。若患者津伤口渴欲饮,可适当添加天花粉用以生津止渴。若患者出现痰黄粘稠不易咯出的症状,可酌情添加知母、瓜蒌皮、鱼腥草与黄芩用以清热化痰。若患者痰多可加前胡、象贝母与杏仁等用以化痰止咳;若患者出现风热壅阻于上的症状,可酌情添加玄参与马勃用以解毒利咽。

4.2案例2

张某,男,25岁,2018年3月22日初诊。

患者自诉:感冒2 d,主要症状为咽喉疼痛,患者鼻塞且容易流鼻涕,容易口干,发热,以往感冒后都是吃西药,但西药效果不好,患者吃西药基本要1周多才能痊愈。

中医诊断:风热感冒。金银花9 g,连翘8 g,竹叶8 g,荆芥7 g,牛蒡子6 g,淡豆豉7 g,薄荷10 g,桔梗8 g,芦根20 g,生甘草9 g,一共5剂,1剂/d,水煎服,嘱患者每剂药煎2次,每次煎取150 mL,随煎随服,2次/d,服药期间忌油腻、辛辣。患者服药1 d后,咽喉疼痛症状消失,服药3 d后,感冒痊愈。

马老师认为,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解毒,又配伍竹叶强化清热之力。牛蒡子、豆豉、荆芥能够辛凉解表,轻散风热之邪。其中荆芥虽是属辛温之药,但药性温而不燥,和辛凉解表的药无配伍使用,解表退热的功效更佳。桔梗、甘草、牛蒡子结合使用,能够清利咽喉,宣肺解表以及祛痰止咳,而芦根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此方主要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效。本方为辛凉解表的常用中药汤剂,虽效果偏重于清热解毒,兼顾清疏。适用于外感风热且发热者。若患者津伤口渴欲饮,可适当添加天花粉用以生津止渴。若患者出现痰黄粘稠不易咯出的症状,可酌情添加知母、瓜蒌皮、鱼腥草与黄芩用以清热化痰。若患者痰多可加前胡、象贝母与杏仁等用以化痰止咳;若患者出现风热壅阻于上的症状,可酌情添加玄参与马勃用以解毒利咽。若患者出现热盛衄血症状,应去掉荆芥与豆豉,添加侧柏叶、白茅根和栀子炭用以清热凉血。

5体会

马玉宝教授临床注重运用中药汤剂为主治疗风热感冒。马老师临床中习用、善用金银花治疗风热感冒。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马老师临床中应用金银花的比例高达60%。临床中有相当一部风热感冒患者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口干渴等症状,而金银花可清热利咽、清热解毒,又配伍竹叶强化清热之力。牛蒡子、豆豉、荆芥能够辛凉解表,轻散风热之邪。其中荆芥虽是属辛温之药,但药性温而不燥,和辛凉解表的药无配伍使用,解表退热的功效更佳。桔梗、甘草、牛蒡子结合使用,能够清利咽喉,宣肺解表以及祛痰止咳,而芦根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以上多味药都具备抗病毒、抗菌、清热解毒等功效,从而能够使中药汤剂治疗风热感冒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甘远强,乐江华,唐波瑶,等.同等剂量的中药颗粒剂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风热感冒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3):115-116.
[2]王天琪,陈婷,闫海峰,等.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分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2):113-117.
[3]何森辉,武晓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2):15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