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戊戌年司天方静顺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举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7 14:32: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戊戌年: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导师徐慧军主任医师以运气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戊戌年司天方静顺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戊戌年;静顺汤;围绝经期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丁泓玉,徐慧军.戊戌年司天方静顺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89,295.

0引言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1],如月经紊乱、潮热汗出、阴道干涩、情绪改变,甚至一些全身性的症状,如心血管系统与代谢异常以及骨质疏松等,这些症状往往轻重不一,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对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

\

 
1病因病机

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可能的西医发病机制:一是雌激素水平降低。有研究显示,除生殖功能是雌激素调节外,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雌激素调节。二是血管舒缩变化。潮热汗出等血管舒缩症状是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所导致的,这些症状常易导致夜间觉醒,因而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三是情绪障碍。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可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碍,而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本身常见症状又是睡眠障碍,它们往往处于不断地恶性循环传变的关系中。

古今中医医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甚多,如人过四十阴气自半,肝肾通源,肾主水,肝属木,肝木依赖肾水滋养,因肾为先天之本,且肝为肾之子,故首先出现肾阴虚,日久必致肝阴虚,出现肝肾阴虚,且五脏相生相克,互相影响,必会出现以月经失调、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征症候。总结诸家理论,多以肾虚为本,多以肾阴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又发展为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并可累及心、肝等脏器。

2治疗方法

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上,西医常以激素替代治疗(HRT)为主,激素替代疗法是现代医学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症状最常用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基础和临床实验证实,HRT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并且使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而且目前医学界取得了共识,认为性激素适当的小剂量补充可使围绝经期症状有所改善,有效地避免骨丢失和骨折、延缓结缔组织和上皮萎缩等症状,对妇女身心健康有益处[3]。

中医治疗方面大部分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若使肾气得复,肝气得舒,心脉得养,阴阳平衡则诸症即消。笔者导师徐慧军主任医师认为,月经紊乱、潮热盗汗、情绪改变为该病之“标”。运用运气理论,调整机体阴阳,使之与天地间的运气格局相适应才是治“本”,并指出,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为根基,宇宙间无处不包含阴阳五行,人得天地之精气而生,机体必然受到宇宙间阴阳五行之胜复的影响,此之谓天人合一。《黄帝内经》提出治病要“必先岁气,勿伐天和”,临床必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任何疾病的发病和转归都与所处时节的五运六气有密切关系,应将运气理论运用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当中。

3案例举隅

初诊:2018年12月10日,节气:大雪。病人张某,女,48岁,出生年月:1970.12.09。患者主诉:潮热盗汗半年余,伴大便异常半年。现病史:患诉46岁绝经,近半年出现潮热盗汗,胸闷憋气,腰腿麻木,视物模糊,畏寒,手脚凉且易出汗。近期面部痤疮,纳可,眠浅易醒,小便可,大便粘腻不爽,3日一行。月经史:14岁初潮,5~6/27~32d,量中,色质可,46岁绝经。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婚育史:已婚,g2P1A1,现未避孕。辅助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Bp:110/75mmH g,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经断前后诸证,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给予静顺汤加味,处方:茯苓12 g,木瓜18 g,制附子3g(先煎),怀牛膝9 g,防风9 g,诃子12 g,煅龙骨18 g(先煎),煅牡蛎18 g(先煎),炙甘草9 g,干姜9 g。7剂,日1剂,水煎服400 mL,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18年12月20日,节气:大雪。患诉服药平安,诸证减轻,腰腿仍麻木,纳可,眠浅,小便正常,大便2~3日一行,质黏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继续予上方改制附子6(g先煎),木瓜21 g。7剂,日1剂,水煎服400 mL,早晚饭后温服。

三诊:2019年1月3日,节气:冬至。复诊:服药平安,现自觉汗出减少,无潮热汗出,无恶寒,大便成型,无其他不适,纳可,夜寐多梦,小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处理:上方改诃子15 g,加夜交藤30 g。7剂,日1剂,水煎服400 mL,早晚饭后温服。

四诊:2019年1月10日,节气:小寒。随诊:服药平安,无潮热盗汗,无恶寒,偶有胸闷憋气,无腰腿麻木,无视物模糊,无其他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继续予上方5剂。嘱其无须门诊复诊,电话随访。

按:静顺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书载“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营运先天。初之气,乃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民病瘟,身热头疼,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少阴君火,民病气郁中满。三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少阳相火,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四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阴湿土,风湿交争,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少阴君火加临阳明燥金,民气乃舒。终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阳寒水,民乃惨凄孕死。治法,用甘温以平水,酸苦以补火,抑其运气,扶其不胜。”2018年为戊戌年,大运太火,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患者发病时间为2018年4月初,此时正处于二之气,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满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徵火,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岁运得位,阳明客之,燥热相遇,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宜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玄,间谷宜黍,则燥不为邪。观察病人脉证,见潮热盗汗,胸闷憋气,腰腿麻木,视物模糊,畏寒,手脚凉且易出汗等症状,为一派寒热错杂之象。又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故知其风其热乃为标,其寒湿为本。故选定主方为戊戌年司天方静顺汤调和阴阳,祛寒祛湿,又因发病时节处于二之气,故用二之气静顺汤。

\

 
陈言《三因方》所载静顺汤方:白茯苓、木瓜干、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缪问《三因司天方》方解:“太阳司天之岁,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正民病寒湿之会也。防风通行十二经,合附子以逐表里之寒湿,即以温太阳之经。木瓜酸可入脾之血分,合炮姜以煦太阴之阳。茯苓、牛膝,导附子专达下焦。甘草、防风,引炮姜上行脾土。复以诃子之酸温,醒胃助脾之运,且赖敛摄肺金,恐辛热之僭上刑金也。初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故去附子之热,且加枸杞之养阴;二之气,阳明燥金,加少阴君火,大凉反至,故仍加附子以御其寒。”

4结语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阶段,可导致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和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明显增加,所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对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祖国传统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有较大优势,笔者通过导师的临床经验,总结静顺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医案,展示了中医学五运六气天人合一必先岁气的临床思维,印证了中医学理论天人相应、异病同治的思想,也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李坚.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8):3580-3582.
[2]Chen YQ,Yang HY,Husng YH,et al.Effects of jiarongpia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iethyl-stilbestrol on reproductive system of mature ovariectomized and immature female Kunming mice[J].DIsiJunyiDaXuebao Fourth Mil Med Unix,2001,22(10):849.
[3]汤辉,邓玲,杨欢秀.合并子宫肌瘤的围绝经期患者HRT治疗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43-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6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