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安全告知单在VSD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5 11:07: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安全告知单减少患者VSD术后安全隐患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科接受负压引流术(VSD)治疗的患者病例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比较两组VSD术后患者安全隐患行为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安全隐患行为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全告知单在VSD术后应用能够有效防止管路折叠、贴膜破损、泡沫敷料漏气、管路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患者;安全告知单;VSD术

本文引用格式:皇甫金变.安全告知单在VSD术后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53-254.

0引言

封闭持续负压吸引(VSD)指的是采用一种内部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对皮肤缺损软组织创面进行覆盖和填充的再生生物半透膜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以随意控制的负压状态来对创面愈合起到积极作用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1]。其具有器材轻便、设计灵活、工作量小、疼痛较小、伤口愈合快、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2]。应当注意的是,该术式耗材较贵,且多数患者需要2次手术。我科从2014年引进此技术,连续发生几例不良事件如:管路折叠、贴膜破损、泡沫敷料漏气、负压不正确、开关关闭、储液罐内储液量过满、患者意外拔管等,其不仅导致手术失败,还增加了患者经济费用及住院天数,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为此,我科从2018年4月开始应用VSD术后悬挂安全告知单,经过收集资料及数据的比对,有效的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未使用告知单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使用告知单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未悬挂安全告知单,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44.56±3.11)岁;上肢皮肤缺损者17例、下肢皮肤溃疡者24例、足部溃疡者9例。观察组均使用安全告知单,男34例,女16例,年龄19~72岁,平均(45.74±3.73)岁;小腿溃疡者25例、背部肿物15例、压疮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安全告知单的内容


(1)体位摆放的正确位置;(2)负压的调节;(3)管路的牢固固定;(4)开关的作用;(5)VSD敷料的保护;(6)储液罐的观察;(7)创面的观察;(8)心理护理;(9)饮食的护理;(10)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1.2.2安全宣教时间及方法

将安全告知单列入常规健康宣教内容,责护在准备麻醉床时一并将安全告知单悬挂到患者床头,当患者术后回房时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安全宣教单的内容,边宣教边示范,使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单内容心中有数,理解后双方签字,一份留给患者、一份留科室保存至患者出院一个月。责护要对患者做好入院及术后的重点评估,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因人而异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建立安全提醒标识、预防拔管等安全提示,定期召开安全警示交流会,邀请能离床的患者及家属、护士、大夫相聚一起,相互交流,听取意见及建议并加以改进,同时以提问和模拟演练的形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安全宣教单的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3]。

1.3观察指标

患者安全隐患行为包括管路折叠、管路堵塞、贴膜破损漏气、开关关闭、负压瓶倾倒、储物罐满、负压瓶入口堵塞、意外拔管等。

护理综合满意度:出院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予以评价。满意度评分:90~100为满意,70~89为较满意,0~69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利用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安全隐患行为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5例(2例管路折叠、1例贴膜破损漏气、1例负压瓶入口堵塞、1例储液罐满)发生了不良事件,45例正常。观察组有1例(开关关闭)不良事件,49例正常。两组相比,观察组优势显著,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3讨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是高效全方位的一种引流方法,该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将伤口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能使引流区域的创面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防止伤口感染进一步扩散;使得伤口毒素的吸收明显减少;持续封闭性负压状态对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程度的减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创面血液的供应,对肉芽组织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为伤口愈合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伤口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术后外观形态满意度高,故要加强宣教,杜绝隐患行为的发生,提高医疗技术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顺富,王学文,蔡成,等.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4):421-422.
[2]徐丽红.VSD技术联用表皮生长因子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7,26(9):19-22.
[3]陈善冰.VSD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9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6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