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随着“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的逐步推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曾经被赋予的职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预防与治疗并重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将县疾控中心纳入到县域综合医改的整体规划中,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为疾控中心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疾控中心全体员工积极期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一共识,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拜城县疾控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为保障拜城县人民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关键词:拜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改;对策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王建国.拜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融入县域医共体的建议与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309-311.
1医防融合的必要性
拜城县疾控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是在原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站的基础上,在当时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分立组建的,疾控中心成立后由于专门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业职能集中,促进了全县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慢病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模式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问题,制约了疾控中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配置不合理,不适应工作需求。拜城县疾控中心自2004年9月成立后,核定编制26名,2017年自治区编办、自治区卫计委、自治区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实施办法》(新党编办[2017]17号),按照该方案要求应核定编制42名,但由于地方编制紧张,无法解决。目前疾控中心人才短缺,人员老化严重,23名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上有10人,人员结构素质达不到工作要求。另外由于疾控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重,绩效工资待遇与医疗单位差距太大,工作岗位没有吸引力,引进人才困难,对外招录人员无人报考,近三年疾控中心针对3个空编每年上报招录计划,无人参加,如果工作任务与绩效工资待遇仍旧保持这一现状,医防融合又无法落实,引进高素质人才将愈加困难。
二是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与之配套的经费保障措施难以落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济性质是财政全额拨款。一般情况下,县级疾控中心的财政收入均来自于中央、自治区财政拨款,最近几年,国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项目,加大了对疾控中心的投入,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经济落后地区,地方财政紧张,造成县级配套经费难以落实,特别是疾控中心疫苗接种零差价、委托性卫生检测费、预防性体检等收费项目取消后,造成疾控中心基本无预算外收入,给疾控中心正常业务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影响。同时由于资金不足,上级对疾控中心设备购置没有项目支持,造成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设备匮乏,很多检测项目无法开展。
三是医防脱节产生许多矛盾。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是密不可分的。如传染病的诊疗由医院完成,调查随访监测由疾控中心完成;慢病的死因监测、免疫的首针接种,艾滋病的初筛检测、VCT检测等工作,结核病病人追踪后的治疗等工作,很多的基础部分都是由医院的工作人员完成的,而这些工作也是疾控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疾控和医疗工作有许多链接部分,衔接缝隙漏洞较多,工作思路不统一,造成工作扯皮,影响工作效率。也给患者带来不便,
2医防融合的效益
一是解决了人才缺乏的问题。县疾控中心加入医疗集团后,行政后勤科室撤并到县人民医院,不再单设,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医防融合后,通过人力资源的统一调配,可以解决疾控中心人员不足、人才短缺的矛盾。
二是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矛盾。目前疾控中心作为全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没有预算外收入,开展工作主要靠国家、自治区项目经费支持,当经费不足时,只能依靠县财政解决,合并后依靠县人民医院财力可以弥补上级拨付工作经费延迟对整体工作的影响。
三是做到资源设备共享。由于工作性质及工作职责任务不同,疾控中心现有设备使用率不高,无法发挥效益,突出表现在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利用上,医防融合后可以做到检验检测设备整合共享。后期通过医共体建设,实行耗材设备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支付,合理配置资源,安全有效地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是可以做到数据共享。利用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监测管理网络数据大平台,搭建“互联网+医防融合”平台,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患病苗头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是最关键的是通过医防融合,可以统一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执行力度,做到疾控和医疗工作无缝衔接,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医。
3意见建议
“医防融合,目前在内地许多地方已全面铺开,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建议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到内地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及工作模式。同时结合《自治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定拜城县综合医改方案,将医防融合纳入方案之中。在制定医防融合方案时,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3.1防止医防融合后,公共卫生工作弱化
明确医防融合后,医共体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公共卫生工作。县卫健委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对医共体年度工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医共体将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科室,量化到个人,并建立明确奖惩制度,将考核成绩与经费拨付和专业人员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3.2落实党委领导,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自治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医共体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处理好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拜城县疾控中心党支部现有党员人数15人(在职9名,退休6名),医防融合后,疾控中心党支部保留,属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一个支部,党支部按照党委要求,规范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3.3在资产处置上,防止资产闲置浪费
疾控中心目前有办公业务楼一栋,地上四层,建筑面积3222平方米。为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医防融合后,建议医共体将疾控中心现有实验室充分利用,配备必要设备,将传染病病毒及细菌检验检测移至疾控中心检验室来做。这样即可以有效利用疾控中心现有资产,又可以规范我县传染病检验监测,防止现有传染病监测科室设在院内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3.4在人员岗位设置上,要合理有序推进
按照《自治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医共体所属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均不变,政府投入不减少,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为法定代表人”的模式。疾控中心现核定的26名编制及实际在编在岗的23名工作人员整体划归医共体管理,整体划归后,县医共体通过采取考试或考核的方式对现有人员重新进行岗位设置,符合条件的,继续在原岗位工作,不符合条件的由县医共体安置其他岗位,对于空缺出的岗位,利用牵头医院绩效工资福利待遇上的优势,通过引进人才的办法,弥补空缺,这样通过一段时期的更新换代,疾控中心现有人员老化、素质能力不高、人才缺乏的矛盾就可以有效解决,通过有序推进,疾控中心人员结构、素质能力将得到全面改观。同时,医共体实施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将逐步缩小疾控中心与县医院同等年资和水平的医务人员薪酬差距,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激励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发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东山.党建工作对医改推进作用的探析[J].管理观察,2018(31):190-192.
[2]王贺胜.深化医改就是把更多精力聚焦在难点问题上[J].中国卫生,2019(0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