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01 15:13: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例脑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度(93.33%)高于对照组(72.41%),观察组GMFM-66评分及edsQIA.O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护理中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对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该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瘫患儿;综合性康复护理;运动功能;生存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强薇.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342-343.

0前言

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主要由于小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未成熟的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该疾病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且伴有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癫痫及智力缺陷等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不利影响。临床采取一定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恢复患儿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为此,我院将对30例患儿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8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例脑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脑瘫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传染疾病者;②癫痫控制不佳者。按照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4.15±1.27)岁。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4.44±1.67)岁。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等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如基础生活护理中注意良肢位的摆放和提高其对常见事物的认知度,采取常规药物如肌肉松弛药和脑神经营养药,矫形器和支具护理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运动训练。①翻身训练:患儿采取仰卧位,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护理人员握住患儿翻动侧上肢将其伸展、内收,带动整个躯干进行翻身。②俯卧抬头训练:患儿取俯卧位,早期给予头高脚底斜面后逐渐过渡到平面,从协助肘支撑随能力提高变为手支撑,在此基础上诱导患儿抬头和肢体的伸展。③爬行训练:患儿以双上肢及双下肢膝关节作为支撑,双下肢膝关节与大腿呈90°;姿势保持稳定后,护理人员将带有声响的玩具放于患儿面前,诱导患儿双手向前抓取,同时推动患儿足底辅助其前行。④坐位训练:患儿采取仰卧位,并在患儿前方放置玩具;将患儿双腿放于护理人员腰间,双上肢伸展,缓慢将患儿自仰卧拉至坐位,并能稳定维持。⑤坐跪站姿势转换训练:患儿采取坐位,护理人员拉住患儿一只手,诱导其以双腿为支撑,从坐姿过度到双腿跪到单腿跪,然后再让患儿站起。⑥站位训练:患儿站起来后,让其抓住床边扶手,护理人员将双手放于患儿腋下、髋部或膝部帮助其支撑站立,以此逐渐减少帮助。⑦步行和上下楼梯训练:从借助步行器辅助行走到可以在护理人员陪同监护下独立步行,乃至安全的上下楼梯。

(2)语言训练。护理人员多利用各种场景及事物充实与患儿的沟通内容,多在患儿面前说话,与患儿互动时与其进行口腔敏感训练、呼吸及发声训练,通过游戏引起患儿对语言的兴趣。当患儿发出声音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反复与其对话,鼓励患儿将想要表达的话语说出来。

(3)作业训练。认知方面护理人员反复指导患儿认识各种事物及接触各种事物,反复诱导,使患儿留下印象。同患儿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通过认识及感觉的交流给予患儿各种刺激。反复采取听声指图、实物辨认与分类、复述性训练等方法。利用辅具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随年龄增长甚至过渡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达到促进患儿融入社会的目的。

(4)饮食护理。对于母乳期患儿,患儿母亲应多食用高能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等食物为主,确保患儿得到充足的营养。可正常进食的患儿多食用含有铁、锌、硒及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于喂养困难的患儿,应注重食物合适的性状种类和正确的喂养技巧,对其进行引导及训练,喂养时避免诱发患儿异常姿势,以防异物吸入。

1.3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配合:患儿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护理工作,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基本配合:患儿仍伴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经一定的疏导后可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不配合:患儿排斥情绪较强烈,坚决不接受康复锻炼。配合度=(配合+基本配合)/例数×100%[2]。

(2)于护理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评估患儿运功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内容包括翻身、坐位、跪爬、站立及行走等,总分100分,总分越高,运功功能恢复情况越良好[3]。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dsQIA.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内容包括生理、情感、社交及角色等功能,总分100分,总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4]。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配合度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配合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GMFM-66评分及edsQIA.O评分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脑瘫患儿最主要的康复目标是恢复运动、语言及智力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干预。运动训练是患儿功能恢复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能够使患儿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提高其肢体敏捷力,为患儿日常生活行为奠定基础。通过语言训练,可以恢复患儿正常的交流能力,提高患儿自信心。作业训练能够与有效促进患儿大脑的发育,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脑瘫程度。此外,给予患儿一定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确保患儿得到充足的营养,对患儿智力及运动的发育均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配合度(93.33%)高于对照组(72.41%),观察组GMFM-66评分及edsQIA.O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护理中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对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该护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娟,杨冬梅.整体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12-114+118.
[2]任磊.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9):131-133.
[3]李迎君.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2):164-166.
[4]任磊.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9):131-133.
[5]李海娟,吴跃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95-39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