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在儿科急诊护理本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急诊护理本科实习生3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带教模式进行,观察组采用综合病例下站点式的护理技能考核模式进行,对比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综合测评。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综合测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在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带教培训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
本文引用格式:蔡娴,陈洁婵,张小琼,等.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在儿科急诊护理本科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60+362.
0引言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的场所,病人病情重,病种多,特别是儿科急诊,患儿发病急,病情复杂,家属心情往往较难平复,这对进入儿科急诊学习的实习生来说往往无法适应,对临床带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需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近几年来,国家对临床实习教学越来越关注,试图改革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实习质量[1]。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2]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3]演化而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景的考站组成,考核者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化病人(SP)病情变化依次通过预设障碍或知识点,对模拟标准化病人进行评估或分析处理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问题,恰当进行处理以获得护理结果。为保证临床护理安全,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带教,我院儿科急诊采取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儿科急诊科实习的3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女16名,年龄22-24岁;观察组女16名,年龄22-24岁。所有护生到本科室实习时间均为四周。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建立急诊护生教学案例库:根据小儿常见急症及急诊科本科护生需掌握技能,设置包括呼吸急症、休克急症、急性中毒、惊厥、急腹症、多发伤等多个急救情景案例,案例考查护生的护理基础知识、急危重症技能、护患沟通、病情观察、应急能力、人文关怀等,涵盖护理评估、护理体查、静脉输液、吸氧、除颤、心肺复苏等操作,涉及身份核对、口头医嘱执行、查对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每个案例都具备告示牌、指引、护生任务、实施标准等[4]。
1.2.2设立培训小组:从科室教学小组中选择具有5年以上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带教老师5名,分别担任以下角色:医生(1名)、标准化病人(1名)、病人家属(1名)、提示卡(1名)、物品准备(1名)。所有角色内容经统一培训,每个人的角色固定,以便给予同质化的教学。
1.2.3实施。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带教模式进行,由临床带教老师一对一进行常规授课、操作示范后考核,护生在实习期间,通过面对面授课、临床实践形式进行培训,在实习最后一周内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综合测评。观察组采用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①护生入科后由培训小组成员组织集中培训,讲解该培训模式的流程,具体操作进行示范,使护生们尽快适应该培训模式。②由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分组培训,针对不同案例不同情境,进行各项流程及护理技能的训练,在训练中加以引导和提示,并在训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培训后护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综合测评。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评价,观察组护生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综合测评三个方面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医学科接诊的对象是急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并且现场不易控制[5]。因此对于急诊护士及急诊科实习护生的要求更高。而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侧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以讲授、观看示范、操作练习等为主,较少运用真实案例进行实践,护生被动地接收与机械化操作,导致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6],使护生缺乏对病情及真实情境的应急反应能力,不能全面提升护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人文修养等[7-9]。而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通过设定的案例进行站点式的情景演练考核,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并设置相关知识点,如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病情评估、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护生通过对标准化病人的病情评估和交流,来确定病人现存的问题并进行护理,该站点中主管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下达口头医嘱,护生需依据评估判断医嘱是否准确,是否可执行该项操作[10-11]。通过不同站点的学习培训,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增强其病情评估和观察能力,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通过标准化病人的病情变化、发展、转归,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交流,有效的提升护生的整体护理理念、提高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13-14]。综上所述,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应用到临床实习教学中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的应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德来,袁斓.OSCE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13-14.
[2]王超,韩娟,杨镇,等.构建微格教学模式培养老年医学青年教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2-3.
[3]严鑫,孙敏芝,洪艳燕,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22(1):29-32.
[4]刘素敏.综合病例下站点式培训模式在护理实习生岗前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3):190-192.
[5]杨洁,贾春玲,王秋,等.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345-349.
[6]黄心茹,江桂素.层级培训模式在儿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68-69.
[7]胡容,王红,仲继红.对护理本科、大专实习生临床健康教育能力综合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32-134.
[8]谢成.妇幼专科医院急诊儿科分诊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844-2847.
[9]钟佳,李淑兰,刘竹英,等.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0):79-82.
[10]刘美娟,胡婷,梁敏丽.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4):3629-3630.
[11]苏颖,谢叶玲.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儿科实习护士培训质量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92+194.
[12]李美丽.以患儿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1):179-180.
[13]卢跃,李蕊.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2):3440-3442.
[14]董菊,赵琦.PBL教学法在儿科门急诊护士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4,44(3):128-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