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08月收治的符合危重症感染诊断标准的危重症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经验性治疗选择常规抗生素,观察组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至5天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危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控制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田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45+159.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in De-escalation Therapy for Critical Infections
TIAN Li
(ICU,Jining No.1 People’s Hospital,Jining,Shandong,272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in de-escalation therapy of critical infections.Methods A total of 68 severely infected patient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6 to August 2018 who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ritical infec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Routine antibiotics were selected and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treatment,and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3 to 5 days later,antibiotics we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result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mort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is significant in controlling early critical infecti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mortality rate.
KEY WORDS: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Critical infection;De-escalation therapy
0引言
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中最常见的死亡因素为感染,对于危重症感染患者,早期首要治疗措施为经验性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扩散,减轻中毒症状从而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降阶梯治疗是在临床危重症感染中被证实为有确切疗效的一种经验性治疗方案,此次探究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危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和探讨临床疗效,详细如正文展示。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08月收治的符合危重症感染诊断标准的危重症感染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需机械通气支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0-85岁,平均(58.7±2.26)岁;入住ICU时合并坠积性肺炎者11例,其中重症肺炎患者有3例,伴双侧胸腔积液者8例,心、肝、肾功能不全者5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47-86岁,平均(62.4±2.67)岁;入住ICU时合并坠积性肺炎者10例,其中重症肺炎患者有4例,伴双侧胸腔积液者7例,心、肝、肾功能不全者7例。两组对象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实验对象要求。
1.2病情评估。参照急性生理学参数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EAⅡ),评分高,患者风险度越大,则死亡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1.3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诊断。参照人卫第八版《内科学》诊断标准:至少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2项: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钟;③呼吸急促、频率>20次/分钟,或过度通气、PaCO2<32 mmHg;④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10%。
1.4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即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降阶梯治疗,单次剂量为1 g,每隔8小时重复1次,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可酌情减量。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单次剂量为3 g,每隔8小时重复1次,同时加奥硝唑0.5 g,1/日。两组均设定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根据细菌学检测结果及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窄谱抗生素或二线抗生素。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APACEAⅡ系统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死亡率。
1.6统计学处理。此试验中数据使用核算软件SPSS 22.0版本,其中2组危重症感染患者的各项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危重症感染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结果
对比两组危重症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APACEAⅡ系统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死亡率,发现观察组各项数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危重症感染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型感染,感染程度严重,病情进展快,感染难控制[3-4]。危重症感染患者常发生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肺脏最易受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通常满足SIRS诊断标准中的项目越多,死亡率越高。因感染难以控制,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早期重拳出击[5],采用广谱、抗菌能力强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本次实验中使用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大部分患者早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3-5天后基本能控制感染进一步发展。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可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相关研究表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较过去通常选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而言,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所引起的混合型感染临床疗效更为显著[1]。而且由于头孢类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会加速细菌产生内毒素,对肾功能损害极大,尤其不适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且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耐药性[2],从而延长病程,难以减少死亡率。其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胞膜穿透力极强,约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近百倍,能迅速与各类细菌内毒素结合蛋白结合,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杀菌,从而产生良好的杀菌效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还有一优点是:抗生素后效应,半衰期长,在体内作用时间较长,可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的血药浓度,4小时后仍具有一定强度的抗菌作用。此次实验中,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通过降阶梯治疗方法,治疗34位危重症感染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3-5天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APACEAⅡ系统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死亡率各项数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作为危重症感染患者降阶梯治疗的起始方案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参考。
参考文献
[1]仵利军,金惠静,徐立平,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细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1):28-31.
[2]程向丽,李渊,燕喜娇,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乳酸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5):1947-1951.
[3]何新华,陈云霞,李春盛,等.论重症感染[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349-351.
[4]庞晓军.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失败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4):309-312.
[5]何礼贤.重症感染降阶梯抗菌治疗策略的修正刍议[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0):827-8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