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应用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做对照研究,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ROM和VAS评分,分析疗效,探讨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治疗前,两组ROM和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ROM(1.85±0.71)分、VAS(2.65±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OM(2.56±0.63)分、VAS(4.32±0.73)分(P<0.05)。结论临床针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颈椎活动能力恢复,减轻患者头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针刀;针灸;颈源性头痛;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晓民.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38,240.
0引言
颈源性头痛指头部受到颈部软组织或者颈椎功能性病损或者器质性病损的影响,而出现的以单侧、慢性头部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颈源性头痛具有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随病程延长,患者可出现颈部、背部疼痛、头部活动时疼痛加重的情况,甚至颈椎完全不能活动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临床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及时控制和改善疾病,对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中医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临床实践证实[1],针灸结合小针刀可取得显著疗效,本文择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做对照研究,旨在探讨针灸结合小针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择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做对照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影像学、超声血流图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精神及认知异常;肝肾等器官功能性不全;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伴有治疗禁忌征。对照组60例中男、女各35例、25例;年龄25~60岁,平均(40.32±3.75)岁;病程10 d至10年,平均(5.32±1.21)年;观察组60例中男、女各37例、23例;年龄25~60岁,平均(40.58±3.70)岁;病程13 d至10年,平均(5.43±1.25)年;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小针刀[2],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将软枕垫于颈部,使得颈部向前弯曲,弯曲度数为20~30℃;取小针刀定点,包括枕大神经即为乳突与枕骨粗隆连线压痛点,枕外隆突、C4~5、C2~3周围2 cm位置的条索状节定点或者压痛点;应用碘伏取小针刀定点实施消毒操作,取小针刀,采用平行于肌纤维的方式进针,纵行、横行的方式做疏通切割、剥离,上述操作完成后,出刀;将创可贴贴于针眼位置,3~4 d/次,共治疗3次。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3],指导患者取坐靠位,俞穴包括足临泣、合谷、太冲、完骨、天牖、天柱、风池,取针灸针(无菌、一次性),直刺俞穴(完骨、天柱、风池),得气后,取艾柱(18 mm×20 mm)插入针尾,均匀点燃,2壮/穴;其余穴位进针刺,应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2 d/次,共治疗6次。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4](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分值0~10分,0分即无痛,10分即为剧烈疼痛。颈椎活动情况:采用颈椎活动度[5](Range of Motion,ROM)评估,活动灵活度评分分值1~4分,1分即为患者工作、生活均未受影响,4分即为基本无法活动。
1.4疗效评价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评估两组疗效,显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基本或者全部消失,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趋于正常;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有所改善,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患者×100%。
1.5统计学方法
SPSS 24.0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以(%)描述,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ROM和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ROM和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ROM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颈源性头痛临床发病与机械性压迫、炎症、组织缺氧缺血、外伤等因素有关,随着人们电脑、手机的长时间使用,该病临床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中医认为颈源性头痛属“头项痛”“头痛范畴”,发病与正气不足、跌仆闪失、慢性劳损、风寒湿侵袭等有关,从而导致枕项部经络气血不足、不通,最终造成颈源性头痛。针刀治疗方法能够铲除硬结点、瘢痕点,帮助肌肉消除痉挛,使得粘连松解,改善局部组织力学平衡,从而减轻及消除枕小神经、枕大神经、耳的神经受到局部软组织的压迫刺激,此外,针刀还具有一定针刺作用,具有活血止痛、疏通经脉之效,且能够消除颈枕部软组织炎性水肿。
针灸中针刺完骨具有疏导水液的功效,主治头痛;天柱具有镇痛、明目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头痛、目眩的常用穴位;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的功效,是中医治疗颈部酸痛、头痛的常用穴位;太冲具有调节疼痛的功效;足临泣具有解表散热、安神明目的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穴位可以促进穴位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自身代谢能力;合谷具有活经通经、镇静止痛、清热解表的效果;诸穴针刺具有宁心安神、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功效。风池等穴位艾灸具有温达补目,可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使得机体细胞能力以及物质代谢能力提升,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机体免疫能力改善[7]。针灸治疗过程最终发挥止痛之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R OM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颈源性头痛采用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可提升疗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改善颈椎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梅华,朱群星,钟杨芳,等.小针刀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2-13.
[2]梁栋,戴凌云,申文.小针刀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11):1031-1033.
[3]马过龙.小针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50例[J].西部中医药,2018,31(4):96-98.
[4]Seffinger MA,Tang MY.Spinal Manipulation and Mobilization Therapy for Cervicogenic Headach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2017,117(1):58-59.
[5]林炜钰,喻杉.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概况[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9):59.
[6]樊素江.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3-114.
[7]王利霞.针灸联合推拿治疗84例颈源性头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6):565-5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