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红外辐照治疗装置对外科手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在2019年3月至5月,实施外科手术的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伤口处理,并采用两种红外辐照治疗装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达100%,有效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变化,治疗前后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可疑不良事件。结论两组红外辐照治疗装置用于辅助促进伤口愈合的有效符合率、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红外辐照;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丁名煜,马娜,柴海燕,等.红外辐照治疗装置对外科手术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47-48.
0引言
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腹壁伤口脂肪液化愈合不佳、愈合时间延长是外科大夫非常头痛的问题[1]。已有研究证明,红外线A波段有一部分能够直接作用与人体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热效应,对于扩张毛细血管、活化细胞组织,改善血液微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提升血氧浓度和免疫力,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2]。2019年3至5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开展了红外线照射对外科手术后伤口愈合疗效的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9年3月至5月,选择本院无严重心肺肾等严重器质性疾患且无糖尿病、肿瘤、光过敏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64例(伤口数65例),参与临床观察,其中男女性各32例,年龄在19-81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外科手术伤口不少于20例,感染性伤口不少于10例。纳入统计的患者性别、年龄情况如表1所示。
1.2方法。按单盲法将6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接受常规伤口处理以外,均加施红外辐照治疗。观察组采用HECKEL3000MT-4T型红外辐照治疗装置(18030001,由浙江通用海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进行光照治疗;对照组采用500型红外辐照治疗装置由德国Hydrosun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进行光照治疗。每日1次,每次照射30 min,对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以术后第7天为观察终结期,5-6天出院的患者,按实际出院时的观察结果为准,不足5天出院的患者不纳入观察统计。
1.3治疗设备比较,见表2。
1.4评价标准
1.4.1切口愈合标准:①甲级愈合为优良: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为有效: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为无效:指伤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处理。
1.4.2疼痛评估:治疗前后,采用NR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疼痛程度又0分至10分逐渐增强。对疼痛评分进行记录与统计,NRS值改善≥70%为疗效明显,改善=30%-70%为疗效有效;改善≤30%为疗效无效。
1.4.3不良事件:观察照射区域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灼伤等不良反应,并记录整个观察过程中发生的可疑不良事件。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伤口愈合情况。如表3所示,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优效27例,有效33例,优效率81.8%,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优效25例,有效31例,优效率80.6%,有效率100%;两组患者术后7 d后,伤口周围均无明显红肿及渗液;两组患者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疼痛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如表4所示,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4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
2.3不良事件。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可疑不良事件。
3 讨论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局部条件、组织损伤程度、组织再生能力等等[3]。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促进术后伤口尽快愈合,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伤口局部血氧的良好循环与供应对其愈合具有重要意义[4]。红外线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热效应,能够改善局部血氧供给,促进伤口处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聚集,促进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再生合成胶原,填充伤口缺损从而促进愈合[5]。
红外辐照治疗装置采用水滤红外技术,通过威阀治疗系统发出红外光能量,直达皮下组织,既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又不对皮肤产生灼伤[6]。此外,与术后切口护理的其他方式相比,红外辐照与患者切口无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且属于无痛无创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也更好。两家公司(浙江通用海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Hydrosun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外辐照治疗装置均应用了威阀技术,是响应国家大型医疗器械国产化后诞生的新一代医疗器械,两者拥有相同的波长范围,治疗时辐照强度更舒适。
总之,两款红外辐照治疗装置用于辅助促进伤口愈合(伤口类型包括手术伤口和感染性伤口)有效符合率、一致性符合率均符合要求,两者的预期治疗效果一致。患者能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接受有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怡.腹部术后伤口感染与脂肪液化的鉴别与治疗[J].健康必读旬刊,2012,11(6):142.
[2]陈婧婧.远红外线对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王凤兰.浅谈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J].医学信息,2013,14(20):592.
[4]屈景辉.局部氧疗和红外照射结合的生物学作用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机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8-10.
[5]冯娟.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对会阴侧切患者伤口疼痛及愈合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17):4045-4048.
[6]段萍萍,杜慧莹.红光治疗仪在新生儿手术后伤口愈合中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55+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