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在骨科有关护理中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取某医院在2017年到2018年一年之间收容诊治的罹患相关骨科病症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将这10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针对普通诊治组的患者,使用普通的治疗手段,即手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与普通护理,针对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护理,按照患者手术位置的差异,对患者实施骨功能的康复锻炼,在治疗之后,对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普通诊治组中,有30例患者基本康复,10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失效,治疗有效率是90.0%。在优质诊治组中,有40例患者基本康复,8例患者显效,1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失效,治疗有效率是98.0%。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康复情况要显著比普通诊治组的患者好,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事理。结论针对罹患相关骨科病症的患者,在施行骨科手术之后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能够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水肿消除,防止出现关节僵硬以及粘连的情况。强化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要增强认识和投入,注重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原则,提升护理质量水平,从而恢复骨组织的相关功能,提升骨科手术的成功几率,减少患者致残的几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增强护理质量。
关键词: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相关骨科病症;骨科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尹倩,杨美英,白洋,等.关于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83-284.
0引言
患有骨科相关病症的患者,在施行手术时,会存在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以及相关并发症。所以,在患者的围术期间,需要相关医护人员施行适合患者的护理手段。在最近几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而骨科的护理措施中引入了一项新的护理观念和方式,即骨科的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骨科的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在医学临床上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随着时间的发展,得到了更多医学临床上的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即利用患者肌肉的收缩来实现运动,从而带动肌肉关节的活动,避免肌肉出现萎缩或是关节僵硬的情况,帮助加快血液的循环,防止骨组织畸形。如果对骨折的患者应用复位固定手术,而不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会导致严重的损伤。针对施行骨折手术的患者,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能够帮助促进骨组织功能的恢复[1]。本次研究抽取某医院在2017年到2018年一年收容诊治的罹患相关骨科病症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旨在针对在骨科有关护理中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某医院在2017年到2018年一年之间收容诊治的罹患相关骨科病症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将这10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在优质诊治组中,存在29例男性和21例女性,患者的年龄位于22-51岁,平均39岁。在普通诊治组中,存在35例男性和15例女性,患者的年龄位于24-53岁,平均41岁。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普通资料的比较中,两组数据分歧不存在统计学事理。
1.2方法。针对普通诊治组的患者,使用普通的治疗手段,即手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与普通护理,针对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应用骨科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护理,按照患者手术位置的差异,对患者实施骨功能的康复锻炼,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六个月,在治疗之后,对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的患者骨功能的恢复状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在患者施行手术前一个小时,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施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有关手术的具体事务和须知,采取举例子的方法,播放手术成功的例子,为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在手术时,相关护理人员要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在手术结束后,如果患者不存在身体上的不适情况,可以在五个小时后正常饮水,十四个小时后进食流动食物。相关护理人员还要叮嘱患者下床进行运动。手术结束三周之后,患者身体上的相关指标正常,则能够出院。相关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制订有关康复锻炼的安排,患者需要按照计划坚持运动,有利于避免静脉血栓的出现。患者在出院之后,要进行电话回访。
(1)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按照骨科手术的患者具体状况,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把患者疼痛的因素,机理等向患者告知,帮助患者克服惧怕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利用止痛药等相关措施来帮助患者降低疼痛。关节固定的长期结果是僵硬与粘连,这会造成骨骼运动的缺失,相关护理人员要将运动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患者配合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
(2)初期训练。患者在骨折之后的两周之内,遵从相关护理人员的要求施行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其目的是帮助患者磁控肢体血液的流动,有利于消除受伤部位的肿胀,防止肌肉萎缩情况的出现。患者在受伤部位肿胀时,相关骨骼会出现再易位的情况,因此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肌肉进行训练。
(3)中期训练。患者的骨折时间已经超过两周,患者肢体肿胀的情况基本消失,且疼痛情况也得到降低,为了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出现,需要对患者骨折部位周遭关节进行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按照骨折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运动。
(4)末期训练。患者的骨折部位大体上康复,外围的固定能够移除,此时是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间进行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可以帮助消除患者肢体的僵硬和肿胀,恢复肌肉力以及关节的运动功能。
1.3治疗效果评估。基本康复:患者在治疗之后,骨折部位基本康复;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正常,骨科相关病症情况得到显著缓解;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正常,骨科相关病症情况没有得到全面恢复;失效:患者的骨科相关病症情况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2结果
在普通诊治组中,有30例患者基本康复,10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失效,治疗有效率是90.0%。在优质诊治组中,有40例患者基本康复,8例患者显效,1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失效,治疗有效率是98.0%。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康复情况要显著比普通诊治组的患者好,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事理。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骨科的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在医学临床上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随着时间的发展,得到了更多医学临床上的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即利用患者肌肉的收缩来实现运动,从而带动肌肉关节的活动,避免肌肉出现萎缩或是关节僵硬的情况,帮助加快血液的循环,防止骨组织畸形[2]。如果对骨折的患者应用复位固定手术,而不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会导致严重的损伤。针对罹患相关骨科病症的患者,在施行骨科手术之后应用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能够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水肿消除,防止出现关节僵硬以及粘连的情况[3]。强化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要增强认识和投入,注重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手段的原则,提升护理质量水平,从而恢复骨组织的相关功能,提升骨科手术的成功几率,减少患者致残的几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增强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康梅,朱芳,卢燕娟.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70-271.
[2]林莉清.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93-95.
[3]王玉鑫.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4):2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