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与质量控制情况。方法筛选我司128份药物检测标本,中成药80份,化学药48份。实施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监测。结果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方法相比较,差距小(P>0.05)。结论引发药物检验中结果偏离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自身问题、设备问题以及物料问题,根据以上问题实施相对应处理,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做好质量监控、保证检验报告填写规范,优化各个环节,从而得出精确的检验结果,降低结果偏离情况发生。
关键词:结果偏离;药品检验;原因与质量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王小红.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与质量控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39.
0引言
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药物生产、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所在,在药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导致结果与理论偏离较大的问题出现,对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存在安全隐患[1]。因此,本文针对我司药检过程中出现的结果偏离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确保药品临床应用的安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我司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128份药物检测标本,中成药80份,化学药48份。
1.2方法。对128份标本实施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监测,期望值为标准规定的理论指标,将两种监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标本药物与期望值所产生的偏差,分析导致偏差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方法。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中成药低于2%标本药品为80份,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成药低于2%标本药品为72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化学药低于1.5%为30份,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药低于1.5%为28份;两种检验方法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导致药物检验结果偏离的主要原因
3.1检验人员因素。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工作经验缺乏,对相关仪器设备认知度不高,技术不熟练以及职业道德差等因素降低药物检验工作,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3.2设备因素。相关人员没有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在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而影响药物检验一系列流程,导致结果偏高。
3.3试剂及原辅材料因素: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及原辅材料,都会有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2]。药物检验工作流程复杂,涉及范围广,在检验前,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对抽样环节有一定认知度,对各个检测项目抽样分类进行了解,保证抽样完整性,降低相关不规范操作而影响药物的检验质量。在药物检测过程中,保证操作规范性,首先强化检验标准的质量控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完善检验标准,并做好更新工作,减少药物检验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而降低检验结果出现偏离的情况[3]。相关检验人员要牢记相关药物的检验标准,熟知检验技能。强化检验管理质量,检验管理可对检验人员与药物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检验管理的质量。因此,对检验药物实施控制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检验标准的药物实施相对应处理,加强对检验人员的监督,规范其操作,以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影响结果。完善实验室环境,若实验室环境不佳会影响检验结果,比如实验室的湿度与温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检验结果也出现一定变化[4]。根据相关要求设定好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外界因素而导致实验室结果出现偏差。药品检验之后,提高对检验各个流程的控制,并做好记录,填写相关报告,若发现药物不合理情况立刻上报领导。药物检验报告书填写规范即可保证药物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还利于他人查阅,根据检验结果开展相关处理[5]。
综上所述,引发药物检验中结果偏离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自身问题、设备问题以及物料问题,根据以上问题实施相对应处理,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做好质量监控、保证检验报告填写规范,优化各个环节,从而得出精确的检验结果,降低结果偏离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青,张河战,曹进,等.对食品监测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思考[J].中国药师,2015,18(7):1196-1198.
[2]鲁军,张敏,庄子瑜,等.质量管理在药品抽样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7,31(9):1052-1055.
[3]石玉梅,徐晓芳.药品检验中的偏离与结果质量的控制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1(12):290.
[4]秦存松.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与质量控制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0):9873.
[5]朱大明,蒋琦.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1):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