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通心贴穴位贴敷联合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优势,其次评价患者对通心贴穴位贴敷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方法研究探讨应用通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选择2017年0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将104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和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天一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口服药物的同时进行中药通心贴穴位贴敷疗法,选取心俞、内关、膻中等穴,在进行皮肤消毒后将制备好的通心贴直接贴于所选穴位上。每次贴敷时间8-10小时,贴敷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通心贴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程度和频率,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穴位贴敷组优于非穴位贴敷组。
关键词:cHd;通心帖;穴位
本文引用格式:张敬,张连涛,董文娟.通心贴穴位外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172+174.
0引言
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病因为AS即动脉粥样硬化,AS不仅仅是沉积脂质,而是CHD的发病前的一种炎症,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得出,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用通心贴治疗病理,通心贴具有防止脂质氧化,从而确保血管内外皮质不受损坏等作用。本课题研究临床患者在使用通心贴之后的临床反应,治疗效果和心血管方面的改变情况等。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及《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指导原则》[1]。
1.2病例选择。选择2017年0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
1.3一般资料。将104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55-79岁,平均(63.41±2.21)岁;平均病程(2.07±0.21)年。观察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6-77岁,平均(62.61±2.29);平均病程(2.16±0.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和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天一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口服药物的同时进行中药通心贴穴位贴敷疗法,选取心俞、内关、膻中等穴,在进行皮肤消毒后将制备好的通心贴直接贴于所选穴位上[3]。每次贴敷时间8-10小时,贴敷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治疗方法: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和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天一次,7天为1疗程。两组在观察期前一周和观察期内停止服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发作者可暂时服用硝酸甘油。观察期间,饮食清淡,禁止空腹生冷、刺激性食物、空腹海鲜、虾等制品。
1.4.2观察组-治疗方法:患者在与对照组口服相同药物的同时进行中药通心贴穴位贴敷疗法,取双心俞、膻中、双内关穴位外贴,共5贴,每天1次,7天为1疗程。通心贴由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制剂室按心内科提供药方研制。其药物组成主要是以速效救心丸为主方;川芎、冰片按5:1的比例配制[4]。
(1)通心贴的制作工艺:先将川芎、冰片按5:1的比例研末成粉,放入容器中,加入黑熔胶,加入适量凡士林,中药:凡士林:黑熔胶的比例为35:15:50,将上述药物混匀,用膏药压片机,压制成厚度1 mm,直径2 cm的圆形贴片,再放入空穴位贴里,制成成品贴。
(2)取穴定位:依据为国标(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取心俞、膻中、内关穴,敷贴前要把取穴位处皮肤用温水清洁干净,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心俞穴定位:俯伏位,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膻中穴定位:仰卧,男性在胸骨中线与两乳头交叉处,女性在胸骨中线第四肋间。内关穴定位:伸臂仰掌,在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处取穴[5]。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疗效对比。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疗效对比实验得出,共104例,其中观察组52例,观察组中加重效果为0,无效果为3例,有效果为26例,显著效果为23例,显著效果占有率为44.23%,总有效率为94.23%;而对照组52例其中加重效果为1,无效果为28例,有效果为17例,显著效果为6例,显著效果占有率为11.54%,总有效率为44.23%。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得出P<0.0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IL-18,M-SF,hs-RP对比,见表1。
2.3其它情况。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共104例的患者在使用通心贴患者中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具体为有3例的皮肤存在骚痒且严重程度为轻度,患者中国民皮肤存在一例,体质特殊,但是可以用药,经过用药有红痒反应,停药停止。
3结论
通心贴主要取速效救心丸之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之功效。根据名方速效救心丸配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川芎、冰片等,川芎辛温走散,为“血中之气药”,善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冰片辛散苦泄,芳香走窜,善通窍止痛、醒神化浊,又能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全方配伍,辛香行散,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故善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在针灸理论指导下,通过穴位刺激、经络疏通、调节功能,采用穴位刺激、药物经皮吸收等方法,减轻冠心病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冠状动脉炎症。AS(炎症),病理特征为慢性炎症,难以根治,而hs-C RP是AS中关于心血管炎症的特殊类型,是CHD的一种很重要的因素;结果表明,通心贴片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抑制冠状动脉炎症等作用。通心贴采取取穴定位方法,除了药物经皮吸收的治疗效果外,穴位刺激和经络传导在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制的通心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心贴能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殷建明,罗陆一,张大创,等.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1138-1140.
[2]邢洁.温阳补肾法内关、心俞外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3]殷建明.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4]李俊,陈建钿,赵娜,等.穴位敷贴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136-137.
[5]时敏,么传为,睢勇,等.益气活血贴穴位外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理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8):1495-14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