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及优势探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进行干预,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程度,实验组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状态,促进患者精神康复,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综合性康复护理;精神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俊华,杜红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及优势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44-345.
0引言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属于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现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导致其社会生活能力下降[1]。为鼓励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生活热情,融入社会,通过合理的综合性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本次探讨中,通过在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分析,通过分组探讨的形式进行对比。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综合性康复护理的实施措施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实验组患者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21~56岁,平均(34.35±2.05)岁。病程1.2~5年,平均(3.14±1.22)年。对照组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5.26±2.91)岁。病程1.3~5年,平均(3.17±1.32)年。将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对比(P>0.05),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
1.2.1行为训练
医生或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小讲课,每周1次,具体内容有:精神卫生常识,并且为病人回答对于病情、服药、出院后的禁忌事项等问题。
1.2.2文娱活动训练
每日组织娱乐活动。女病人住院后会对其开展康复训练,例瑜伽、舞蹈、手工、乘车训练、超市购物、化妆等。
1.2.3交往技能训练
引导患者和人相处,引导其自主叙说意愿、求助方法等。每天进行1次交往技能的训练,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编写成情景剧。
1.2.4提供优质服务
创造优质舒适的治疗环境,例装饰绿色植被等,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动作温柔,加强关心与照顾,文明用语,微笑对待他人等[2]。
1.2.5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为患者分发知识宣传手册,或采取报纸、口头讲解等介绍知识,保证生命安全,提供心理咨询,满足健康的需求。
1.2.6个性化心理干预
为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解除不良情绪,有利于保证心身健康[3]。
1.2.7生活关怀
加强生活干预,重视食欲不佳、恶心不适病人,按照病人的喜好改善饮食等。
1.2.8情感支持
家属每周探视1次,护理人员为家属讲解有关病人的情况,以及和病人相处的禁忌事项、技巧和方法,促使家属和病人可以有效的沟通。
1.2.9文化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病人沟通时,围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律知识、生活态度等方面,满足患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4]。
1.2.10心理认知疗法
(1)准备阶段:整理病人的信息,具体分为:精神病的性格、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婚姻恋爱史等。
(2)治疗阶段:将患者安排到安静房间,咨询师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认真听取患者求诊目的,同时支持患者叙说内心问题,进而取得病人的信任,全面探讨病人的心理问题,纠正错误认识,处理所有问题。
(3)巩固治疗阶段:引导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认知治疗训练。尤其是疾病反复的患者,分析其心理问题,纠正错误认识,支持患者进行心理锻炼,来增强临床效果[5]。
1.2.11用药干预
为病人介绍药物的知识与治疗目的、正确服药的必要性,解除病人对药物的害怕心理以及错误的用药习惯,教会病人从日常行为上缓解药物不良反应[6]。
1.3评价标准
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判断焦虑程度,分数超过50分为焦虑,分值越大说明越严重,按照患者的自我认知与精神状态给予判断。无效:症状未消失,患者的自我感觉不满意的病例;痊愈:症状消失,患者自感满意的病例;好转:症状明显的改善,但患者自我感觉部分满意的病例。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比较
患者心理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焦虑程度显著比护理前减轻,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病人通过不同的护理处理后,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其疗效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起病慢、病程长、预后较差。主要和病人性格特点以及心理因素具有联系,在恢复过程中,即使病情有所减轻,认知功能加强,然而大部分病人具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应该给予鼓励与积极的护理。所以,在缓解过程中,必须重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适当康复护理,有效减轻焦虑与抑郁,有利于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的增强[7]。康复是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病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社区和家庭的能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主要因为认知障碍的恢复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善[8]。通过开展康复护理措施,可为病人提供全面、专业、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认知、心理康复、生活环境、社交、家庭护理和运动护理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身心功能和生存质量,使其更快回归社会,降低复发率。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使其生活自信心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融入社会,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根据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变化针对性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使其临床预后增加了保障,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巨大改善,有临床应用价值,鼓励和提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蔚玫.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97-99.
[2]辛云香.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62-63.
[3]郁涛静,黄漪汶,许秋靓,等.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0):1445-1449.
[4]邱靖烨.家属参与式护理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中的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46):186.
[5]廖玉娇,黄国雄,杨敏智,等.家庭护理干预配合免费发药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17(1):143-144.
[6]江英.延续性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9,6(2):192-193.
[7]张方梅.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的价值体会[J].心理医生,2018,24(33):209-210.
[8]陈明霞,袁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实施手工制作活动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3):29-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