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微生物检验样本共400份。将其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均分为观察组(200份,采用专门质量控制)与对照组(200份,采用常规质量控制)。观察分析两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其中的问题与对策。结果实施专门质量管理后,观察组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检验质量得分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验方案设计、标本质量、样本采集方法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通过实施专门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检验准确率与质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检验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施兴海,姜雪梅,林玉婷.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84,188.
0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临床检验的质量要求亦在不断提升。医学检验属于临床医学与实验室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1]。通常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提取的患者检验样本进行培养,从而了解患者所受到感染的类型,并以此判断患者所患疾病,帮助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达到提高治疗准确性与效果的目的[2]。但由于目前阶段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尚存有一定的质量控制问题,此类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影响医师的判断。因此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微生物检验样本共400份,将其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检验样本200份,分别为血液样本96份,尿液样本64份,粪便样本40份;对照组检验样本200份,分别为血液样本98份,尿液样本63分,粪便样本39份。对比两组样本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
1.2方法
分别对两组检验样本采用不同质量控制方式。对照组样本采用常规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样本采用专门质量控制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由护理人员进行检验样本的采集或收集,并将收集好的样本尽快送往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
观察组:采用专门质量控制干预,加强对于样本采集、样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样本采集方法指导,如尿培养标本应当清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等。并在患者采集完毕后,完整保存并立即送往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工作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制定好的工作路径进行检验。确保每一步骤操作到位,不可省略中途步骤,例如样本的涂片、染色,接种时的分区划线、菌落筛选等。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结果分析,保证检验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以及检验质量情况。其中检验质量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进行测评,该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微生物检验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研究中所有资料输入SPSS 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使用卡方检验研究中所有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研究中所有计量资料,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准确率与检验质量得分,观察组样本检验准确率与检验质量得分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作为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实际作用非常重要的一种疾病诊断方法,其高质量的检验结果,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持续追求[3]。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结果的质量将会直接决定对于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并影响患者接受后续治疗的时间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4]。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尚存在多方面的质量问题,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微生物检验方案问题。通常情况,对于同一种样本可进行多种微生物检验方案的实施,并且由于不同方案检查方法以及结果分析方法差异较大,则可能导致对于同一样本的检验结果不完全一致,并影响医师对于患者疾病情况的判断。例如进行痰液样本检验时,多次齐-尼二氏染色与集菌检查法的结果将会出现较大差异[5]。因此不准确的样本检验方案问题,将直接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微生物检验操作问题。在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后,若未采取标准规范的检验操作,则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并导致检验质量的下降[6]。大多检验需通过培养基对样本中病菌进行培养观察。但在培养过程中,若未采取规范操作,则可由于其他因素干扰,影响培养结果,导致结果分析出现误差[7]。
样本质量问题。因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采集并非完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例如尿液、粪便样本的采集,是需要患者自行完成[8]。因此对于此类样本质量的不可控,就直接导致了检验结果质量的误差,甚至错误。
针对此类微生物检验问题,可通过实施专门质量控制干预进行改善。首先即是严格规定微生物检验样本采集流程,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样本采集,并详细指导采集方法,使患者可正确采集中段尿液、粪便等,检验人员不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二是通过提升护理人员技能知识水平与职业素养,确保在进行检验前操作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以此保证检验质量;三是加强对于检验方案的制定管理,由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检验人员确定检验方案,并指导完成检验,以控制检验结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准确率、检验质量得分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采用专门质量控制干预,可有效提升检验质量与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验方案设计、标本质量、样本采集方法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通过实施专门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检验准确率与质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8):92-93.
[2]牛红英.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饮食保健,2017,4(3):253.
[3]吴文.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出现的问题以及防控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431-432.
[4]杨阳.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1):51.
[5]陈春茂.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110-111.
[6]刘瑛.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4):82.
[7]滕菁,谢印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100.
[8]陈群,尚永明.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1):13-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