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1 09:27: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县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做研究分析,同时按电脑随机模式分组,将30例采取非手术疗法处理者纳入A组,将30例实施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者纳入B组,对比A、B组的临床处理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到96.7%,相比A组的总有效率70.0%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半年时间随访,B组仅3.3%的患者复发,较A组的复发率20.0%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临床处理效果较理想,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荐。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疗效;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任超.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00,102.

0引言

阑尾周围脓肿是由于急性炎症对阑尾的持续缓慢刺激,导致脓肿或炎性包块形成于阑尾周围而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在临床上通常有腹部胀痛、压痛性包块以及腹膜刺激征等症状表现,在所有急性阑尾炎类型中占比达到4%~10%[1]。若未及时妥善治疗,还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化脓性门静脉炎的发生,甚至造成感染性休克[2]。目前临床针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切开双管引流等。本文中,我们对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上述两种方法处理,现将临床处理情况归纳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本县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做研究分析,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系统检查(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资料等)明确诊断,已在相关研究文件上签署姓名,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按电脑随机模式分组,A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8岁,平均(43.2±5.8)岁;B组30例,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7岁,平均(42.5±6.2)岁。通过SPSS 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A组予以非手术疗法处理,在明确病情后,向患者提供氨苄青霉素静滴,每次用量取2~3 g,2次/d(过敏者改为其他抗生素);同时给予甲硝唑或替硝唑静脉滴注,每次用量取100 mL,2次/d,持续治疗7 d。

B组予以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处理,切口定位于右下腹麦氏点,打开腹腔后,从腹膜以及肿块两者间往外做钝性剥离,找到脓腔后,将脓液彻底吸除,再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术中观察脓腔的累及范围,对脓腔内间隔进行剥离,并对脓腔口做稍微的扩张,将其内坏死组织、粪石等彻底清除,完成后观察是否可见阑尾,若可见阑尾,则予以切除;若未见阑尾暴露,则取双套管置入腔内,再戳孔引出,将腹腔关闭。术中操作时,需尽量避免脓腔壁遭到破坏,对包裹于阑尾周围的大网膜以及明显粘连的肠管,切勿强行剥离,术毕再向患者提供抗生素、生理盐水等冲洗脓腔。

1.3评估项目

术后对两组进行半年时间的门诊或电话随访,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与概率[3]。

疗效评估:①治愈:治疗后无腹部胀痛、压痛性包块等症状及体征,且影像学复查提示脓腔完全消失;②好转:治疗后可见腹部胀痛、压痛性包块等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减轻,且影像学复查提示脓腔总径较治疗前缩小≥50%;③无效:治疗后未见腹部胀痛、压痛性包块等症状及体征变化,甚至加重,且影像学复查提示脓腔总径较前缩小不明显或无变化。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中的2与t对课题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率(%)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的疗效评估结果分析


B组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总有效率相比A组患者的总有效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A组与B组随访期间的复发率统计结果分析

经半年时间随访,B组仅3.3%(1例)的患者复发,相比A组的复发率20.0%(6例)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通常是急性阑尾炎发生后未得到及时处理,肠管、大网膜组织等附着包裹于阑尾周围所产生,一般阑尾炎发病≥72 h即可导致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分离组织粘连有较大的难度,同时还可能导致炎症向腹腔内其他部位扩散,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4]。既往临床认为,对于破裂或增大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必须予以药物保守处理,部分学者甚至将手术视为处理阑尾周围脓肿的禁忌[5]。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阑尾周围脓肿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同样适用,并可取得较药物保守治疗更理想的效果[6-7]。

早期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够及时将腹腔内的脓肿清除,使全身中毒症状减轻,在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恢复以及修复组织方面均有明显作用,并且脓肿的早期清除,也可将炎症反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炎症因子尚未发展并被清除,能够加速阑尾以及盲肠穿孔的修复,防止瘘的形成[7]。采用双套管进行负压引流,还能够避免脓液堵塞引流管,使脓腔的闭合速度加快[8]。

此次研究中,笔者对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B组经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处理后,总有效率提高至96.7%,相比采取药物保守处理的A组的总有效率70.0%明显更理想,并且B组随访半年内仅1例复发,而A组复发率高达20.0%,进一步肯定了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在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处理炎症更为彻底、有效,与上述文献看法大致符合。

综上所述,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临床处理效果较理想,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复发,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一种首选手段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Uk BS,Kyung JW,Kyu BS.Single-Port Laparoscopic Interval Appendectomy for Perforated Appendicitis With a Periappendiceal Abscess[J].Annals of Coloproctology,2016,32(3):105-110.
[2]陈旭兰,李颖,屈波.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5,16(7):1282-1285.
[3]陈宝珍,赵世彰.经皮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5,8(10):15-16.
[4]姜开庆.分析腹腔镜手术在阑尾周围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75.
[5]陈秀娟,曾学燚.超声引导下结肠镜行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4):65-66.
[6]Fragandreas G,Synekidou E,Marneri A,et al.Periappendiceal abscess due to perforated adenocarcinoma of the caecum[J].Hellenic Journal of Surgery,2014,86(5):331-335.
[7]赵向阳.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12(6):114-115.
[8]于治克.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0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0):3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