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0 14:37: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58例,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一次性完全切除病变,且创伤较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比传统手术治疗短,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梁英,郭享.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87-88.

0引言

早期胃癌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偶有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等[1]。如果没能及时就诊及尽早进行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为中晚期胃癌,因其死亡率明显升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胃癌的早诊早治迫在眉睫[2]。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一般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消化道癌家族史、胃溃疡、胃息肉等引起[3]。因此,发现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相关上消化道不适症状时,应当及时到医院进一步诊查,避免出现早期胃癌因未及时发现而错过最佳治疗期。在临床上对早期胃癌治疗方法的研究有很多,根据周鋆等[4]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的研究可知,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正是针对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并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下面对详细的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阐述。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符合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54.48±8.71)岁,病变位于胃窦19例,位于胃角7例,位于胃体2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54.72±8.86)岁,病变位于胃窦20例,位于胃角6例,位于胃体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微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好病变范围后,予以全身麻醉、吸氧、心电监护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找到肿瘤位置,然后选择适当的距离,分别作远近切除线,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最后进行相应的止血工作。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白光观察病变后使用靛胭脂喷洒后确定病变的边界,在病变周边进行电凝标记。(2)于病变部位及周边给予靛胭脂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黏膜下注射。(3)应用IT刀进行黏膜切开,然后进行黏膜下剥离。术中如果出血,用IT刀或热活检钳进行电凝止血,若出血不止可用止血夹止血。(4)完整剥离病变。(5)术后固定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

1.3观察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1)显效:能够一次性完全切除病变,临床症状消失、且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2)有效:切除病变黏膜的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减少、且术后复发率低;(3)无效:切除病变黏膜的效果不好,术中出血量大、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术后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况如表1所示。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况如表2所示。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工作强度日渐攀升,使得日常饮食作息不规律、工作应酬中大量喝酒的现象逐渐增多,吸烟、酗酒等因素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影响[5]。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非常高,主要是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这些疾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最好,因为不及时进行诊治,病情演变速度加快,情况严重将无法挽救[6]。因此,治疗的时机以及治疗方法都至关重要。在早期癌症的相关治疗中,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满意,因为其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7]。所以,临床上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治疗消化道肿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壮大,对治疗手段的研究效果也越来越理想。尤其在消化道内镜的发展下,引入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已经成为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关注对象[8]。

本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把病灶完整切除,并且创伤很小,术后复发率低。从本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很高,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病情,为早期癌症患者的痊愈带来最大的保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akahashi N,Nimura H,Fujita T,et al.Laparoscopic 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trial[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2017,402(1):27-32.
[2]叶春荣,付肖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1):11-13.
[3]张海涵,蒋建霞.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9):52-56.
[4]周鋆,季大年,李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2):115-116,122.
[5]Eom BW,Kim YI,Kim KH,et al.Survival benefit of additional surgery after non-cura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7,85(1):155-163.
[6]钟晓燕.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234.
[7]刘晓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451-3452.
[8]黄建敏,何利平.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9):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