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ASPECT及NIHSS评分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估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0 09:46: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ASPECT及NIHSS评分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9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在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CT扫描评估其疗效,观察组46例在治疗后应用ASPECT及NIHSS评估手段来判断其疗效,比较两组疗效评估准确性及各时间点疾病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疗效评估准确性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性62.50%,差异显著(P<0.05);②结束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性,但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0.00%,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0.5±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4.6±1.9)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CT评估基础上,ASPECT及NIHSS评分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估的价值肯定,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ASPECT;NIHSS评分;血管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禹小杜,程道友.ASPECT及NIHSS评分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估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07,109.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脑血管疾病临床患病率逐年升高,威胁到国民健康安全[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发生率相对偏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这类患者中多数颅内血管急性闭塞,要提高患者救治效率,除了治疗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还要把控最佳抢救时机,最大程度阻止神经细胞受损[2]。及时掌握血管堵塞程度对治疗措施的制定及抢救时机的把握都十分重要[3]。现就ASPECT、NIHSS这两个评价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至2019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受早期血管介入治疗,初次发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大面积脑梗死、长时间脑出血以及脑部手术史、有出血倾向类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19:21;年龄40~76岁,平均(52.8±1.7)岁。观察组46例,男女比例1:1;年龄41~79岁,平均(53.3±1.4)岁。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①血管介入治疗方法:首先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在CT扫描下判断疾病情况,取得家属同意后做主动脉弓造影,针对性疏通主要受累血管;其次通过机械性破碎处理血管内血栓,应用麻醉药辅助。最后,术后复查CT,了解脑出血、梗死情况,血管开通完全者要控制血压,避免各个组织器官血液重新分布时引起灌注损伤。②疗效评估方法:对照组应用CT扫描评估血管介入治疗效果,并依据CT检查结果调整后续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应用ASPECT及NIHSS评估手段来判断其疗效情况,从而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评估准确性(包括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及各时间点(3个月、6个月)疾病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照组CT疗效评估中符合15例、基本符合10例、不符合15例,观察组ASPECT及NIHSS疗效评估中符合2 0例、基本符合1 8例、不符合8例,观察组疗效评估准确性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性62.50%,差异显著(2=4.4159,P<0.05);②结束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性,但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0.00%,差异显著(P<0.05),见表1。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0.5±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4.6±1.9)分,差异明显(t=15.6329,P<0.05)。


\

 

3讨论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有效诊断、合理治疗疾病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威胁是大家所一直关心的问题[4]。急性脑卒中包括前后循环两类,基底动脉堵塞的致死率是所有损伤者中最高的。急性脑卒中发生初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也容易被忽视,晚期患者预后较差[5]。ASPECT属于半定量评分方法,这种评分方法在脑卒中发生过程中的应用目的是优化CT检查,因为CT诊断疾病的灵敏度往往不尽人意,通过ASPECT评分可实现早期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这对早期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6]。一方面,疾病初期ASPECT能反应脑血管梗死程度,了解机体相关功能水平的丧失程度,从而为制定急诊救治方案提供指导。另一方面,ASPECT可评估疗效和预后,直接反应健康状况,能简单明确指示脑出血并发症情况[7]。ASPECT评分超过7分预示疗效较好,反之则可能存在严重性并发症或安全威胁。ASPECT的可行性较强,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及时间依赖性,在脑卒中发病3 h时评估效果最高[8]。所以,临床应用中ASPECT还联合应用NIHSS评分[9]。早期诊断对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临床预后的重要作用不可言喻。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评估准确性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性62.50%,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0.5±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手段中,ASPECT联合NIHSS评分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麻友兵,高英玲,陈飞,等.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9):1397-1399.
[2]景英朝,姚晓腾,郑定柯,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分析(附32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6):610-61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72-177.
[4]曹华.丹参多酚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8):823-825.
[5]Behrouz R,Masjuánvallejo J,Vera R,et al.Outcomes of Nonagenarian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8,27(1):S1052305717304524.
[6]高峰,徐安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7):590-606.
[7]周福宜,谭燕萍.动脉介入溶栓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214-2216.
[8]王栩彬,徐默林,危春娟.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5,38(10):818-820.
[9]王连杰.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