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8 12:1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疗效。方法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胰岛素降糖、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单用前列地尔静脉推注,每日10μg,连续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罂粟碱注射液(0.9%氯化钠250 ml+罂粟碱30 mg,每日2次)连续静脉点滴14d。在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的状况、疼痛发生的频率及计算疼痛持续的时间。结果观察指标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治疗2周后,VAS评分、平均疼痛频率及最长疼痛持续的时间均较接受治疗前有所改善,而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三项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优,且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的疼痛频率,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

关键词:罂粟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疼痛程度;疼痛频率

本文引用格式:杨红英.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44,156.

0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PN)是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在临床上属于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同时,该病症也是糖尿病最复杂、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疼痛呈刺痛,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患者常伴有长期睡眠障碍,甚至出现烦躁、焦虑及抑郁等精神障碍,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间接导致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因此,控制DPN患者血糖水平,并对其疼痛给予有效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评价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忻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的92例老年DPN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组)。排除标准:(1)有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的病变。(2)患者有出血倾向的。(3)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可实施研究,具有可比性。所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符合《实用糖尿病学》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①基础治疗: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常规胰岛素降血糖治疗,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血糖6.2-10 mmol/L[3],并行营养神经治疗;②对照组用药前列地尔10g,每日1次缓慢静推;③观察组前列地尔10g,每日1次,联合罂粟碱30 mg/次,每日2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均为1个
疗程2周时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2周之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指标有疼痛的频率、疼痛的缓解情况、最长疼痛所持续的时间。

评价标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标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疼痛尚能耐受、强烈的疼痛。疼痛的程度与评分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的分析处理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以(±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以t为标准;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以2为标准。以P<0.05为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而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治疗2周后,VAS评分、平均疼痛频率及最长疼痛持续的时间均较接受治疗前有所改善,而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三项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优,且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


3讨论

从以上分析研究可见,高血糖是导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势必会导致其神经系统损伤,从而引发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4,5]。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临床上形成的共识是:DPN是由于血管损伤、细胞因子异常、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以及免疫因素等多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还有葡萄糖蛋白糖基化反应及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微血管高表达RAGE与沉积的羧甲基纤维素结合,使得NF-KB被活化,由此促进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血管的正常功能补炎症反应所干扰,最终引发血管炎性神经病。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晚期的神经内膜滋养血管沉积着较多的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AGEs),而血管高凝正是由于AGEs介导产生的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所致,而导致神经血流减少与血液粘滞度增加正是由于高血糖通过影响神经微血管舒张所致。可见,当微血管的收缩紧张性增加时,其舒张性就会减弱。再加之由于微血管血流减少,促进可粘连分子表达的增强,使得血液-神经屏障被破坏,过氧化物根生成,并且PKC和NF-KB被激活。接踵而来的是神经内膜缺氧及缺血微血管病变所致周围神经血流低灌注是DPN发病的重要因素。DPN性疼痛属于天然前列腺痛的发生以及微血管发生病变后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7]。神经系统的肌醇代谢处于失调的状态以及营养不足等因素有关。同时导致神经病变的诱因还有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增高,凝血及血小板激活的程度均导致的高凝状态。这里微血管结构异常主要表现是动静脉分流,静脉扩张,动脉变细,新生血管形成,同时,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增生肥大,且基底膜增厚。通过多普勒或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其神经内氧张力和血流量均比正常人降低,而且MRI检查显示,其已出现神经水肿神经损害。前列地尔是一种高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微小血管供血,改善肢体静息性疼痛,而罂粟碱是一种阿片类生物碱,对血管平滑肌有直接的非特异性松弛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使体内cAMP、cGMP含量增加,引起血管扩张同时使血氧含量增加,使组织缺血导致的神经损害修复,从而使患者症状缓解[8]。用于治疗胃肠道、胆或肾等内脏痉挛,以及治疗脑、心及外周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等。有研究认为,DPN性疼痛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简单的使用一种疗法或一种药物治疗该病的效果有限。罂粟碱与前列地尔作用机理不同,罂粟碱、前列地尔两种药物联用缩短DPN性疼痛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对疾病的疗效。

\

 
参考文献

[1]张雪,阿孜古丽·卡斯木,王德全.用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64-165.
[2]周敏.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57-58.
[3]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2):100-103,107.
[4]段勇.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25-126.
[5]李帅.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7):128-128,127.
[6]龙正亮.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01):00270-00271.
[7]杨华,许学忠,吴海清,等.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87-89.
[8]胡小叶,戴慧芳,王妮.股动脉注射罂粟碱及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4):315-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