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蒙医骨科手法联合蒙药治疗黑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黑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牵引、蒙医骨科手法联合蒙药治疗,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经过治疗,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95.35%,后者显著比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蒙医骨科手法联合蒙药治疗,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颈椎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升预后。
关键词:蒙医骨科手法;蒙药;黑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额尔敦朝鲁.蒙医骨科手法联合蒙药治疗黑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22-123.
0引言
颈椎病主要是由颈椎间盘萎缩退化、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韧带钙化从而导致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导致患者出现颈部、颈肩部酸楚疼痛,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临床常见病[1]。黑脉型颈椎病,即现代医学所称椎动脉型颈椎病,该类型颈椎病十分常见,有20%-25%的颈椎病患者为此种类型,系椎动脉的颅外段由于颈椎退变压迫发生血流障碍、缺血引起的综合病变[2]。该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蒙医药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和方法,以往,蒙医床多采用针灸、温针、按摩等手段治疗,虽能促进其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但整体效果不佳[4]。蒙医骨科手法通过复位脊髓,达到疏通经络的功效,将该手法治疗和蒙医药物治疗共同使用,能够取得较可靠的疗效,但临床报道较少。本文以本院收治的黑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为例,对联合疗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黑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各含有43例患者的两组:(1)对照组男:女=24:19,年龄32-66岁,均值为(44.1±2.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6年,平均(3.5±0.8)年。(2)观察组男:女=23:20,年龄30-65岁,均值为(43.8±2.7)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7年,平均(3.7±0.6)年。组间资料均衡,可比价值较高。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CSA的诊断标准[5]进行确诊:(1)曾有摔倒发作,并伴有颈源性眩晕;(2)颈椎X线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张成角,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3)经颅血管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CT/MRI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排除标准
(1)严重脏器疾病;(2)精神障碍;(3)高血压、外伤、眼源性、耳源性等其它原因导致的眩晕;(4)合并恶性肿瘤;(5)妊娠、哺乳期女性;(6)对治疗以及研究不依从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予常规牵引治疗。初始设定牵引的重量4 kg,根据耐受力的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但是单次牵引的最大重量不能超过8 kg,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5日。
1.4.2观察组
蒙医骨科手法:(1)协助患者俯卧,在患者胸下垫厚枕,头颈屈曲幅度为30°-40°,操作者用双手拇指对病变椎体患侧小关节内下进行按压。助手将左上臂放在患者下颌位置,右手放在后枕位置,第2名助手对第1名助手的右手进行按压固定,第3名助手将患者下肢向下拉,注意力度缓慢,操作者找到定点之后以瞬间爆发力向下顿拉,待拇指下感到滑动感或有“咔哒”声为宜。(2)协助患者仰卧,将患者后枕位置托住,进行1 min的牵引。(3)手法穴位放松:按压的穴位包括风池、风府、肩中俞、天柱、肩外俞、天宗等。(4)脊椎调衡手法:协助患者取坐位,操作者从平风府处开始,沿督脉、膀胱经使用一指禅法推至平身柱穴,共连续操作3次;患者仰卧,使用四指推揉法从缺盆至横突附近推至乳突、横筋膜、肩井。操作者用中指指腹用力将颈部上抬,自颈根部沿两侧夹脊理筋至后枕部,连续操作3次。四指交叉,中指比患者后颈部略高,让患者头部与床面有小幅脱离,同时颈部有15°角的倾斜,向顶部进行患者头部的牵拉,每次牵拉8-12次,1 min/次。进行各种手法操作应当注意防止对患者有局部皮肤感染、结痂、红肿的位置进行操作,同时力度应当适宜,具有一定技巧,避免简单粗暴用力。蒙药治疗:合并黄水型者,早:通拉嘎-5,15粒开水送服;午:额尔敦乌日勒,15粒用森登-4味汤3 g煎汤送服;晚:嘎日迪-13味丸13粒,用森登-4味汤3 g煎汤送服。合并血热型者:早:古日古木-13味丸,13粒开水送服;午:额尔敦乌日勒,15粒用伊赫-乌兰-13味3 g。煎汤送服;晚:嘎日迪-13味丸13粒用阿嘎日-35味汤3 g煎汤送服,连续治疗3个月。
1.5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3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越好)、椎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缓解,对工作生活、睡眠情况等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对正常的工作生活、睡眠等产生不良影响,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各项研究数据整理好之后统一录入到SPSS 20.0软件系统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评分指标、血流速度指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指标)表现形式为(%),行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评分指标、椎动脉血流速度指标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见表1。
2.2两组疗效对比见表 2。
3讨论
蒙医认为颈椎病属“胡央希日乌素病”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头颈部受到风、寒、湿、热邪的侵袭,使得三根七素失衡,人体内部的希日乌素过剩,对血脉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本病[6]。经过总结,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在其发病机理方面有如下几种表现:(1)机械压迫。(2)交感神经刺激。(3)血管病变。蒙医骨科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常用的方法,通过相应的手法操作,作用于颈椎以及相应的穴位,可以对局部肌肉紧张痉挛等情况给予缓解、解除,同时可以调整椎体关节紊乱的现象,更好地实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蒙医骨科手法治疗集合生物力学、按摩以及穴位等方法,可以调节脊柱软组织、脊髓至平衡状态,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从而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联合使用蒙药,则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消除肿胀,并有效对患者的机体内环境进行改善,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效果[7]。通过两种疗法联合使用,能够内治与外治结合,标本兼治,共同实现调节机体平衡的效果,从而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常规牵引治疗以及采取以上联合疗法的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组间资料均衡(P>0.05);而在经过不同的疗法之后,联合疗法的观察组患者颈椎症状、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椎动脉血流速度更快,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比常规牵引治疗的对照组更好,进行组间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蒙医骨科手法联合蒙药治疗黑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8]。
参考文献
[1]黄蓬辉,颜景,陈燕雪.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12):3114-3116.
[2]陈牧仁.蒙医温针治疗黑脉型颈椎病对TCD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4):33-34.
[3]徐远驰.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9,34(5):753-755.
[4]杜学辉.中药汤剂结合整脊手法内和外应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121-12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62.
[6]包巴图.蒙医放血拔罐结合传统疗术手法调节治疗颈椎病26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324-325.
[7]乌兰其其格,苏奕礼达来.蒙医传统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55.
[8]乌日罕,阿茹娜.蒙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6):15-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