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4 10:32: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对此提出防范措施,以不断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方法研究资料为本院儿科在2018年全年收治的患儿共计140例,这些患儿均是经过认真筛选后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按照平均分的原则将患儿分组: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对照组则不实施风险防范措施。结果干预后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是风险因素较多的一项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际护理中,护士要清楚的认识到潜在风险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不断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赵阳.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286,306.

0引言

儿科是临床重点科室,由于此科室收治的患者均为小儿就决定了其特殊性。小儿患者的年龄较小,好动、爱哭闹,表达能力、自控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均较低,而这些都会成为儿科护理过程中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诱因[1]。而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就会给患儿造成额外的伤害,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会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高、风险性较高的工作,为了确保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护理工作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预防,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儿科在2018年全年收治的患儿共计14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资料,全部患儿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并取得了患儿家长的同意。随后将患儿按照平均分的原则实施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纳入病例70例。(1)对照组患儿的基础情况为:包括男性患儿40例与女性患儿30例,年龄在3-11岁。(2)观察组患儿的基础资料为: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均有35例,年龄范围为2-10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不实施风险防范措施。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内容如下:要较好地实施风险防范措施,首先要组成风险防范小组,科室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选取5名护理人员担任组员,经过投票选举,最终确定5名儿科护士担任组员,这些护理人员均具有较强的儿科护理操作水平,工作经验丰富。然后通过对儿科实际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1)护理意外事件:主要有患儿坠床、碰伤、输液及反应、走失以及烫伤等[2]。(2)护理记录:主要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以及不全面等。(3)护理差错:主要有输液、送检以及用药错误等问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再综合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提出了如下几点风险防范措施:(1)护士要用恰当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和患儿家长取得沟通,护士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对待患儿和家长要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护士要勤巡视病房,注意动作轻盈,在实施护理的时候不要打扰其他患儿休息。平时要多和患儿和家长交流,解释一些他们提出的问题,教给患儿家长一些护理技巧[3]。(2)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护理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以此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不但要维护患儿的合法权益,还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3)不断增强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护理技能。要避免风险事件发生,需要护理人员的高超专业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在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中着重于解决问题的判断力、分析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等[4]。通过多种措施的干预让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加强,进而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儿科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上是不同的,因此医院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岗位训练,以此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以实现防范护理风险的目的。(4)药物方面的风险防范。儿科常用药物要重点分类,妥善准备好急救药物,确保药物随时处于可用状态。经过专人管理及班班清点的措施对儿科药物的相关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以确保用药及时、准确。每日发放药物费用清单,让患儿家长明确每日费用明细,充分体现费用的透明度[5,6]。(5)完善相关规章以及管理制度。在原有的护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补充,找出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解决,重新划分排班制度,科学排班,成立风险防范管理控制小组,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定期实施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均由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2来检验,若P<0.05则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情况见表1。

\


2.2比较两组满意度见表2。


\
 


3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中各种风险因素频发,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对患儿的顺利治疗,延误恢复时间,还会造成护患纠纷,影响医院的名誉[7]。由此在儿科护理中要积极查找风险因素,然后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经过本文研究,我们发现:在实施了风险防范措施后,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同时患儿与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及时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及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8]。

参考文献

[1]李霞,韩娟,孟庆美.论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6-7.
[2]张迎秋,李彩霞,孙红宁.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87-88.
[3]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7):195-197.
[4]刘雨婷.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5):174-174.
[5]蔡富媛.儿科门诊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2):200-201.
[6]高洁,杜建华.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15,216.
[7]杨凯.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0):193-194.
[8]李玉兰.儿科护理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1):481-4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