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病案信息是重要的医学研究材料,可为医学相关行业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新医改要求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拓展病案信息的利用途径。加强病案信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利用度。
关键词:病案信息;利用;管理;新医改
本文引用格式:杨平.新医改背景下病案信息的利用与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35+237.
0引言
病案信息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生理和病理指标水平及其整个诊疗过程,内容详细,专业性强,不仅能够作为病人住院诊疗的记录和凭证,还可作为医学相关行业的研究和应用材料,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鉴于病案信息的重要性,新医改要求医疗机构规范病案管理措施,提高病案管理的科学性,保证病案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使病案信息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临床与科研,进一步拓宽病案信息的利用途径。因此,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提高其利用度,对推进新医改有重要意义。
1病案信息的利用途径
1.1住院诊疗。住院诊疗是病案信息的直接利用途径,也是主要利用途径。对首次住院的病人来说,病案信息是其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制定今后的健康管理计划的重要参考;对再次住院的病人来说,先前住院的病案信息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细、精确的病史,帮助其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根据病案信息中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此外,病案信息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和医生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证据,具有法律意义。
1.2医院管理。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病案信息从检查、诊断、用药和治疗等层面反映了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整理、分析病案信息,可以间接监测全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并及时发现医生和医技人员的临床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而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不断优化医院管理制度。因此,病案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是控制医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使病案信息数据化、系统化,只需要将真实病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即可快速将疾病质量管理与普查、医院感染、医疗费用等大量、复杂信息汇总成统计报表,供医院管理者分析、决策,大大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效率[1]。
1.3临床研究。从科研角度来看,临床研究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真实、详细的临床资料,以获取足够的样本量,保证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资料的收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且受临床医生、病人和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病案信息不仅能够满足临床研究工作对临床资料的需求,还省略了收集临床资料的麻烦,常被用于做回顾性临床研究,大大降低了临床科研工作的难度和成本。此外,通过整理、汇总病案信息中的疾病种类及其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一般资料,可以准确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1.4医疗保险。从经济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许多人都通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来减少医疗费用,且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我国开始积极推广基本医疗保险,进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病案信息中病人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费用明细是医保报销和医疗保险理赔的重要依据,只有凭借完整的病案才能获取应得的经济利益。
1.5教育教学。从教育角度来看,医学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需要利用病例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医护专业学生如身临其境,结合教师的讲解深刻理解所学医学专业知识,并将其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用于创设教学情境的病例必须兼具真实性和理论性,以保证教学情境既贴近临床实际情况,又完全符合医学理论。病案信息能够提供丰富的病例资源,且真实可靠,教师可以从中筛选合适的病例加以修订,进而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衔接[2]。
2病案信息的管理措施
2.1人员管理。首先,加强病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改变病案室人员结构,至少配备一名预防医学本科生和一名信息学本科生,进而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病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实现病案的信息化管理;其次,加强病案管理教育与培训,在病案室人员中选取一位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掌握全面的人负责指导全体病案室人员的病案管理业务,定期组织病案管理知识学习活动,并配合科室领导组织病案管理业务培训和外院参观,丰富病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最后,强化病案管理岗位职能,落实病案的回收、整理、归档、借阅、复印和疾病编码等工作内容的岗位责任,并据此分成不同专业组,每个新成员都要先在各专业组内轮转,全面掌握病案管理工作,然后再根据其实际情况和技能优势选择专业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能力,进而利用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2制度管理。病案管理涉及病案的回收、整理、排序、归档、复印、借阅、编码、保密、质控、入库和特殊病历标记等多项工作,需要落实每个工作环节的规章制度,如要求病案回收人员检查回收病案的完整性,督促病案及时归档,并打印到期未归档的病案,将其交给负责人员,逐层上报;要求病案整理排序人员认真核对出院病案的完整性,标记出缺页和内容缺失的病案,根据科室分类摆放,通知科室负责人及时完善;要求病案归档人员先用“留尾”标识上架,经过再次核对后才能完全上架;要求病案复印、借阅人员对病案资料严格保密,并用借阅示踪卡示踪病案去向,记录病案借阅和复印时间;要求编码人员单独分离出一名加码人员,专门负责加码工作。此外,还要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督促病案管理人员积极、认真地工作。
2.3流程管理。病案管理工作是从病案的回收到归档的完整流程,各环节之间只有紧密衔接,才能保证病案管理流程的完整性,故某一环节负责人员不仅要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还要为下一环节的工作做好铺垫,以便下一环节的负责人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如病案回收人员检查完病案完整性后根据科室摆放病案,进而减少病案整理排序人员的工作量;病案整理排序人员整理完病案后,在排序时预留有待完善的病案的位置,使归档人员在归档时预留上架空间,以免病案完善后上架困难。
2.4质控管理。病案的质量受临床医生、护士和病案室人员的工作质量的影响,病案管理是病案质量控制的终末环节,故病案管理既要检查临床科室的病案质量,又要保证自身的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病案管理人员对病案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工作责任心,使病案回收、排序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注意病案内容的完整性,认真检查是否存在缺页等疏漏情况,其他环节负责人员不再局限于本职工作,也主动检查病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注意分科室摆放病案;其次,分析病案质控不合格的原因,及时改进病案管理工作,如根据病案入院和诊断时间错误的问题,分析出临床科室复制典型病历书写病案,进而调整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取消病历引用功能,以保证病案的准确性,提高病案质量[3]。
综上所述,随着新医改的进行,病案信息被广泛应用于住院诊疗、临床研究、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和教育教学等医学相关领域,从人员、制度、流程和质控等层面加强病案信息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利用度。
参考文献
[1]邓小燕,梁景珠,黄小仁.新医改背景下病案信息的利用与管理[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2):219.
[2]钟真贵.新医改背景下病案信息的利用与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182-183.
[3]孙丽,陈丽娟,梁力中,梁翠翠.新医改背景下病案信息的利用与管理[J].中国病案,2016,17(03):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