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10:38: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00例小儿厌食患儿,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体重情况,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治疗后体重,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对厌食患儿实施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儿推拿;中医护理;小儿厌食

本文引用格式:刘双双.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88-189.

0引言

厌食是一种小儿时期常见病,表现为食量减少、长时间厌恶进食,甚至拒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腑脏娇嫩,脾常不足,思虑伤脾、饮食不节、情绪变化、喂养不当、后天失调、久病多病、先天不足、损伤脾胃均可引发厌食,且证型有三种:脾胃气虚型、脾失健运型、脾胃阴虚型[1]。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小儿厌食发病率逐渐升高,在治疗时,由于儿童治疗依从性差,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100例厌食患儿为对象,探究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00例小儿厌食患儿,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男、女患儿分别为29例与21例;年龄在1-5岁,平均(3.85±0.61)岁。研究组,男、女患儿分别为28例与22例;年龄在1-4岁,平均(3.41±0.25)岁。两组患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组间差异呈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生产厂家: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20060010;)口服治疗,5岁以下儿童,1片/次,5岁以上儿童,2片/次,3次/d,持续治疗2周。观察患儿一般症状,其中包括腹胀、精神状况、面色、食量、食欲等,定期对体重进行检测。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鼓励患儿加强锻炼,每天适当运动,特别是户外活动,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从而改善食欲。指导患儿定点进食,饭前不可吃零食,午间可食用糖果、糕点等,在饭后可食用水果。另外,食物应为新鲜,避免不洁,预防病从口入。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需洗手,饭后应漱口,同时不可在食用食物以后就睡觉。

1.2.2研究组:给予研究组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推拿手法:取穴三里穴、中脘穴按揉,揉板门,摩腹,推四横纹,推四横纹,不同手法为200-300次。捏脊手法:以儿童接受能力为准,对力度进行调节,每周5次,持续治疗2周。中医护理:观察儿童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多想指标。将“胃以喜为补”作为护理原则,为儿童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进食环境,可食欲大增,肝气调达,脾胃健旺。饮食需有节,定时定量进食,确保胃肠的正常规律。进食当以五味和谐,促进机体吸收,可滋养脏腑,如果存在偏食,则气血平和失调。禁食油煎温热、生冷、辛辣之物,以黄小米、山药等健脾食物最佳,以及酸性食物,如山楂。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体重情况,进行分析。治疗效果: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评估标准,其结果包含:显效(食量与食欲达到正常水平),有效(食欲与食量均改善),无效(食量与食欲无

1.4统计学分析。行数据统计,所选择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分别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运算,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表示,试验为t试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n/%”,试验为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体重情况比较。比对两组治疗后体重,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详情见表2。

\

 
3结论

小儿厌食为常见疾病,发病部位为脾胃,儿童脾胃发育不成熟,一旦饮食不当,极易增加胃负荷,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属于发病初期,症状较轻,主要由于脾胃的功能失调而引发,需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厌食症加重,随着病程延长,导致小儿疳积,最终出现营养重度不良[2]。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常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其手法与部位特有,并自成体系。有研究指出,小儿腹泻采用逆时针方向[3],摩腹揉脐,健脾,调理气血,促进消化,其中揉龟尾可调理大肠,督脉经期;上推下七节课健脾和胃,补火生土,补脾阳经。本次研究中,对厌食患儿实施小儿推拿治疗,采用补脾经手法,促进脾主运化功能恢复,促进食物吸收与消化,同时采用补胃经法,对足三里穴、中脘穴等按揉[3],将胃通降功能与受纳功能予以纠正,促进食欲增强,厌食症状改善。另外,采用推四横纹针,化积消胀,有助于改善积食、腹胀症状。在行小儿推拿治疗时,根据儿童的耐受能力确定按揉力度,治疗依从性良好,接受率高。小儿推拿作用于脏器器官与穴位,在治疗小儿厌食时,可有效缓解症状。

此外,中医学对于心理治疗与心理调适更加重视,创立了劝说开导、以情胜情、静止与艺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4],其着重于疏导与调节情绪,利用暗示疗法与音乐疗法疏解患者抑郁紧张状态,配合穴位按摩,调经理气,疏肝解郁,同时结合患者心理原因实施诱导。

本次研究结果比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治疗后体重,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综上所述,对厌食患儿实施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强,邵瑛,唐纯志,等.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834-838.
[2]汤丽珠.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3]王克天,肖靖.小儿推拿法联合自拟消积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4):6201-6203.
[4]张艳华.运脾方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