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03 15:52: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对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目前的治疗方案进行文献整理,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降低患者致死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神经型布鲁氏病:流行病学;多西环素

本文引用格式:米继伟, 张希璐, 付晶, 等. 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4):295.

\

0引言

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 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简称“布病”,1886 年,苏格兰病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大卫 . 布鲁氏(David Bruce), 从死于“马耳他热”的士兵脾脏中首次分离出该细菌,后来就将这种细菌命名为布鲁氏杆菌。布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临床出现率较低,因此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故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1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神经系统炎性改变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膜炎、多发神经根神经炎及脑脓肿、硬脑膜外脓肿等, 也可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等脑血管受损的表现,其他少见神经系统症状如: 单纯颅高压、吉兰 - 巴雷综合征、神经型尿崩症等,脑神经中最易受累的是听神经和展神经,其次为面神经[1]。可能是听觉通路受损或内毒素引起血管反射性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所致。展神经在颅内行程最长,容易受到直接和间接的损伤所致。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标准 [2]:①流行病学接触史;②神经系统的相关临床表现;③CSF 改变早期类似病毒性脑膜炎,蛋白和细胞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葡萄糖和氯化物正常,后期细胞数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类似于结核性脑膜炎;④从患者血、骨髓或 CSF 中分离出布氏杆菌,或者血清学凝集试验效价>1:160,或者 CSF 布氏杆菌抗体阳性;⑤针对布氏杆菌治疗有效、病情好转;⑥除外其他类疾病。

2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的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过程中,布氏杆菌可作为一种细胞因子或内毒素直接或间接侵犯神经组织,间接诱发免疫机制导致脱髓鞘改变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 [3],Borhani 等 [4] 指出此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布氏杆菌脂多糖和神经节苷脂(GM1) 之间的交叉免疫反应有关。丛琳等 [5] 发现由布氏杆菌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可导致脑血管炎出现。

\

3布氏杆菌病治疗新进展

布病的治疗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把利福平和多西环素作为首选方案,连用 6 周。有神经系统受累者选用四环素加链霉 [6]。但链霉素具有耳毒性、肾毒性,因此,治疗期应时监测病人病情变化。最近,体外研究显示加环素(Tigecycline)对布氏杆菌的抑菌浓度比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更低,因而,该药有可能成为短期内单药治愈布病的药物 [7]。左氧氟沙星可进入细胞内,故可杀灭侵入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内的布氏菌,达到治疗布病的目的, 目前疗效有待于大样本的归纳及总结。一些学者临床实践中发现在布氏杆菌慢性期治疗过程中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促进病情好转大有裨益[8]。因神经型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布鲁氏杆菌病流行区域的人群,如出现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应考虑存在中枢性布鲁氏杆菌病的可能,需要完善布鲁氏感杆菌的筛查,一旦确诊,应给予足量、足疗程、多种药物联合的正规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降低致残、致死率, 避免给人民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Gul H C,Erdem H,Bek S.Overview of neurobrucellosis:a pooled analysis of 187 c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3(6):339-43.
[2]Haji-Abdolbagi  M,Rasooli-Nejad  M,Jafari  S,et  al.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in neurobrucellosis:review of 31 cases. [J].Archives  of  Iranian  Medicine,2008,11(1):21-25.
[3]Bashir   R,Al-Kawi   M   Z,Harder   E   J,et   al.Nervous   system bruc ello sis: diagn o sis   and   treatm ent[J].N eurolo gy,1985,35(11):1576-1581.
[4]Borhani Harucellghighi A,Sabayan B.Acute axonal poly- radiculoneuropathy   a   ssociated   with   partially   reated brucellosisi a case report[J].J Clin Neuromuscul Dis,2007,9(1):262-264.
[5]丛琳 , 曲红岩.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 附 5 例报告)[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38(4):225-228.
[6]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Dizbay  M,Kilic  S,Hizel  K,Arman  D.Tigecycline:its  potential for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J].Scand   J   Infect Dis,2007,39(5):432-4.
[8]王金梅, 孙伟, 金梅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布鲁杆菌病的临床观察[J]. 职业与健康 ,2009,25(15):1669-1670.

《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03/2018120303534081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