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从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以及120位同期体检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PV感染情况展开调查,以及问卷调查主要围绕慢性宫颈炎与HPV阳性率展开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120患者中,有16例患者检测出HPV病毒阳性,HPV病毒检出率达到13.3%,远远大于对照组的1.67%的HPV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多人性伴侣,多次流产为感染HPV前驱症状与慢性宫颈炎发病因素正性相关。结论慢性宫颈炎是HPV感染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与预防更是控制其感染HPV的重要环节,应加大生殖卫生的宣教力度,避免不洁婚外性行为及多次妊娠流产。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HPV感染;前驱症状
本文引用格式:何小林.慢性宫颈炎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46+48.
0引言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经产妇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1]。据相关统计,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半数以上[2]。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慢性宫颈炎与性生活紊乱有关,Laverty用电镜在宫颈移行区发现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潜伏时间较长,一般为若干年,当存在潜伏的患者出现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中的人乳头瘤病毒开始恢复活性病并迅速增殖,显现出生殖器官疣或是女性宫颈癌。近年来,HPV感染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医学者对宫颈癌、宫颈HPV的感染关系都做过不少研究。而对慢性宫颈癌中HPV感染情况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针对一群患有慢性宫颈炎的病人进行HPV感染阳性率的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来院就诊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性生活,非妊娠及非哺乳期女性。年龄在25-50岁,平均(34.75±8.43)岁。同期120位体检健康女性年龄22-47岁,平(32.12±8.47)岁。以上患者均符合慢性宫颈炎诊断标准,可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宫颈充血水肿、主诉白带增多、阴道口灼痛、下腹坠痛的症状。排除治疗前滴虫、假丝酵母菌性、细菌性阴道病或其他性疾病。(对照组指目前无临床指征,但有可能检测出相关病原体的健康人群)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中的120例研究对象(体检健康者)在赝本采集前3 d内均无阴道内用药情况,且1 d内无性生活。准备避光棕色玻璃瓶装的碘伏溶液、5%的乙酸溶液,及一次性无菌扩阴器。用无菌扩阴器对患者进行阴道扩展,阴道镜检查采用全数字阴道成像系统,在其镜下进行活检及病理检查,通过阴道窥器充分暴露宫颈,用棉拭子抹去表面分泌物,其次用5%乙酸溶液进行表面擦拭,最后取碘溶液在已涂抹的位置进行二次涂擦,观察是否着色,将患者不着色的区域取组织进行活检,进行病理检验。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知晓并同意,此外均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如下:吸烟史、生殖道疱疹史、分娩史、是否否认多数性伴侣史,以及人工流产史等,并承诺对调查涉及的患者个人隐私问题予以严格的保密工作[3]。
1.3检查标准。提取组织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利用分子杂交技术通过着色结果观察阳性及阴性的发生率。HPV阳性:显色区出现蓝紫色原点;HPV阴性:显色区未出现蓝紫色原点。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CR检测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16例为HPV阳性,其检出率为14.2%,对照组2例为HPV阳性,检出率为1.7%,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检出率,P=0.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吸烟、分娩史、生殖道疱疹史等对比分析。P>0.05,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多人性伴侣及多次流产的组间比较,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结论
慢性宫颈炎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妇科疾病,因其临床症状早期较为轻微,常得不到患者的重视以及及时的治疗。进而产生更多并发症,且与HPV18、16型相关,而其增加了癌变的发生率。而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分析慢性宫颈炎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其临床意义在于提高慢性宫颈炎的治疗和宫颈癌的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主要感染方式是性传播,而其潜伏期较长,患者在潜伏阶段并无临床表现。持续的HPV感染有可能使宫颈炎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或宫颈癌。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120名研究对象中17例患者结果为HPV阳性,阳性率14.2%,远高于对照组的1.7%,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慢性宫颈炎作为前驱症状是感染HPV的危险因素。其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多人性伴侣人数33例,对照组15例,经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性伴侣数量越多及频繁的性生活对宫颈的刺激频率增加,慢性宫颈炎的发生风险就更大,其被感染的几率也递增。此外,观察组多次流产的例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分析,多次的人工流产增加了器械对宫颈口造成的刺激,破坏了宫颈口的保护层,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
慢性宫颈炎是继发HPV感染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前驱症状,慢性宫颈炎的发病原因也较多,临床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如存在多名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多次的人工流产,都会是刺激宫颈降低其防御力的原因。且HPV感染主要也是通过性传播。因此会形成一个连续性的从正常宫颈,受到刺激使机体易感,随后罹患慢性宫颈炎以及感染HPV病毒,若病毒亚型为18、16型,则会有更大的几率继发宫颈癌,危及生命。所以慢性宫颈炎与HPV的感染存在交叉关系,而对于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与预防更是控制其感染HPV的重要环节,在宫颈炎患者中进行HPV检测可进行针对性防治。
综上所述,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与预防更是控制其感染HPV的重要环节,应加大生殖卫生的宣教力度,避免不洁婚外性行为及多次妊娠流产。
参考文献
[1]段琼红,肖敦振,聂绍法.湖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5):123.
[2]陈娥华.2045例农村妇女慢性宫颈炎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5(19):87.
[3]季雯婷,楼微华,洪祖蓓.h-TERC基因及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宫颈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