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7 10:09: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本次研究42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4.1%比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2.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并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术;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徐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115-116.

0引言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发生率比较高,与男性比较,女性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是降低了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方法有手术与药物,药物治疗极易反复发作,因此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以甲状腺全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主,手术治疗方案的差异,治疗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方向。在本研究中旨在分析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临床疗效,下文为数据资料。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本次研究42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3-51岁,平均(37.0±5.4)岁,临床症状有声音嘶哑、吞咽哽咽感等;研究组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3-50岁,平均(36.5±3.1)岁,临床症状有声音嘶哑、吞咽哽咽感等。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各数据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采取仰卧位,把肩部稍微垫高,切口位于胸骨上窝2-3横指皮纹部位,切口约6-8 cm。切开之后使用丝线将皮瓣悬吊起来,采用电刀将颈白线切开,直至甲状腺内外被膜间。先处理甲状腺动静脉,游离甲状腺病进行分离、切断,然后将甲状腺下动静脉与中静动脉进行结扎,保护好动脉及游离神经。游离甲状腺后,切除甲状腺前侧,但是保留背侧甲状腺腺体组织及甲状腺后包膜。甲状腺另一侧的处理方法与以上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应用甲状腺全切手术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与研究组患者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该组患者需要完全切除甲状腺侧叶。

1.3判定标准[2]与观察项目(1)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且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改善显著;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改善轻微。(2)观察项目:①比较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 19.0进行总汇处理,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8.1%(8例)、33.3%(7例)、28.6%(6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71.4%(15例)、23.8%(5例)、4.8%(1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20例)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4%(15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5)。

2.2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1%(3例)、19.1%(4例)、9.5%(2例),研究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1例)、4.7%(1例)、4.7%(1例)。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4.1%(3例)比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2.7%(9例)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

2.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90.1±8.8)mL、(145.2±12.5)mg、(112.7±11.7)min、(12.1±3.5)d,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90.7±9.1)mL、(83.6±8.2)mg、(82.4±7.8)min、(8.2±2.1)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并无差异(t=0.211,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t=18.427、9.636、4.273,P<0.05)。

3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在临床中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以双侧结节性甲状腺为主,具有多发性与弥散性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史,到晚期时会形成多发结节,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因素有饮食、遗传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属于甲状腺肿后期的一个阶段,想要逆转病情具有一定的难度[3],因长期处于增生性病变状态、退行性病变的交替状态,腺体内在不同时间易于产生不同的结节。单纯性甲状腺肿是晚期的主要表现,也有一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易发生毒性症状,因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的,同时也会出现胚胎性腺瘤/乳头状腺癌/甲状腺癌,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治疗的过程中增加了出血、坏死结节的发生率,此外口服药物治疗加速了骨转化,造成骨重量丢失的情况,因此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治疗不仅清除了病变组织,更是降低了患者再次复发的几率,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治疗目的为彻底清除病灶、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几率比较高,分析其原因为有以下几点:①机体内存在治病诱因;②经过手术治疗后还残留比较小的微小病灶;③服用抑制复发药物并不理想。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者分别采取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与甲状腺次全切术(研究组)予以治疗,经研究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证实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采取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甲状腺全切除虽然可以彻底清除病灶,但是损坏甲状腺比较严重,因此也极易损伤到其他组织,术后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替代药物,不利于术后康复。甲状腺次全切术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的实际情况切除病灶,降低了损伤甲状腺与周围组织,更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利于术后康复。为了降低术后复发,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手术治疗后保证机体内有充足的甲状腺素,以抑制分泌TSH;②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将肉眼可以看见的甲状腺结节彻底的清除掉;③彻底清除结节组织之前多预留一些甲状腺组织;④要保证有足够的血供可对残余的甲状腺进行供给。

\

 
综上所述,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斌,姜鹏,郭慕红,等.甲状腺全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9):125-126.
[2]刘志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7):227-227,228.
[3]郭建伟.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6):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