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微小甲状腺癌开展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微小甲状腺癌患者选取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n=36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B组(n=43例,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比A组80.356%高,有统计学差异性(χ2=4.248,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比A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对微小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手术;微小甲状腺癌;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张作文,屈军.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25+127.
0引言
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大部分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碘合成不足、放射线照射、遗传因素等具有直接关系。甲状腺癌患者临床以触诊有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在病情晚期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对患者危害性大。微小甲状腺癌是指肿瘤直径<10 mm的甲状腺癌,该疾病是甲状腺癌的特殊类型之一,以乳头状微小癌作为常见。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微小甲状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手术早期切除治疗是微小甲状腺癌的首选疗法。传统手术治疗切口大、术后恢复慢,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弥补了传统手术治疗的不足,备受患者青睐。本次研究分组对79例微小甲状腺癌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探究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79例微小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为患者搜集时间,纳入标准:经过病理活检、CT检查确诊为微小甲状腺,肿瘤直径<1.0 cm,符合手术指征,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甲状腺切除史患者、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存在严重的脏器疾病患者[1]。对患者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下述2组:A组:36例,男、女占比为21:15,年龄范围20-59岁,平均(42.1±3.7)岁,肿瘤直径:0.3-0.9 cm,平均(0.6±0.1)cm;肿瘤部位:左侧19例,右侧17例;B组:43例,男、女占比为23:20,年龄范围:22-58岁,平均(41.9±3.4)岁,肿瘤直径:0.3-0.8 cm,平均(0.5±0.1)cm;左侧24例,右侧19例。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位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1.2手术方法
1.2.1A组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全麻成功后,在患者的胸锁关节外距离约2.0 cm处做一大小为6-8 cm的切口,横向,并使其外端、胸锁乳突肌外缘连接,将患者的颈部处用软垫垫高,保证视野充分暴露,将患者表皮切开,并对皮瓣游离,为便于观察手术效果,可以依次将颈白线、外侧筋膜切开,结扎静脉,分离甲状腺,并结扎,将其切除后,常规止血,并进行淋巴结扫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B组开展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成功后将患者肩部适当抬高以保证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在患者锁骨交界上方做一切口,大小在2-3 cm,将皮瓣、胸锁乳突肌等依次剥离,并切开颈白线,钩开颈前肌群,将甲状腺包膜切开后将甲状腺切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止血、保证,不放置引流管。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患者喉返神经、颈部静脉群、肌群等保护,防止造成不不要的损伤,同时予以患者1年随访,对随访结果观察并记录。
1.3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为观察指标,近期疗效评估如下,随访1年后,对患者的症状及病灶改善评估:①显效:患者发音、吞咽困难等症状消失,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病灶面积缩小>80%;②有效:患者发音、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显著的好转,影像学检查病灶面积缩小范围在50%-80%;③无效:患者发音、吞咽困难等症状无变化,影像学检查病灶面积缩小<50%,近期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2]。
1.4统计学分析。软件版本工具为SPSS 25.0,(±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数据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近期疗效组间比较结果。随访1年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比A组80.356%高,有统计学差异性(χ2=4.248,P<0.05),见表1。
2.2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比A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结论
微小甲状腺癌临床也称其为隐匿性甲状腺癌,近几年随着甲状腺筛查技术的提升,微小甲状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该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功能,还会导致神经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发生紊乱,对患者影响极为严重。因此,需要对微小甲状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需要将颈前肌、颈阔肌等切除,对组织创伤性大,术中出血量多,且切口出血容易导致气管、食管遭受压迫,增加了窒息发生率。此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容易损伤血液、淋巴液回流,术后并发症症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改良小切口手术是新型的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手术对患者组织伤害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第二,手术视野好,可以避免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利于保持其正常功能;第三,切口小,美观度高,患者接受程度高。谢容[3]等学者抽取微小甲状腺癌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应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比对照组75.61%高,并发症发生率14.64%低于对照组43.92%,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小甲状腺癌患者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性、疗效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4-7]。本次研究结果分析,B组患者总有效率比A组高,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对其原因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可以弥补传统手术治疗的缺陷,视野清晰,对患者组织损伤小,进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整体疗效显著[8]。
综上所述,微小甲状腺癌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疗效高,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穆秀梅.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6(14):144-145.
[2]杨仲湫,魏文星.分化型甲状腺癌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8(41):60:132-133.
[3]谢容,沈忠杰.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8,246(12):35-38.
[4]王明鑫,李国强,袁庆忠,等.CN0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小切口腔镜辅助术可行性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S1):70-71.
[5]章阳,关众,焦德,等.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合理性及临床应用[C]//全国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专题学术会议,2011.
[6]谢莉.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221-222.
[7]刘江豪,张磊,李刚,等.小切口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甲状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eta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6):667-675.
[8]王玉中,张文君.早期甲状腺癌临床治疗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2):124-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