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能力。结果经护理干预1、3个月后两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护理前有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更大(P<0.05),差异显著。结论给予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血栓;后遗症
本文引用格式:龚海燕,刘继霞,刘欣欣,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90-291.
0引言
脑血栓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等特点。病情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若治疗不及时即使在进行治疗后仍会存在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多种后遗症[1]。研究发现,给予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鉴于此,笔者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在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抽取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经MRI或头颅CT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偏瘫。82例入组患者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45-72岁,平均(61.8±9.8)岁,左侧偏瘫48例,右侧偏瘫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比较基本一致(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各项基础护理。研究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向其列举成功案例,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紧张、忧郁、厌世、悲观、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②生活指导与饮食护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晾晒被褥,并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患者饮食需依丰富粗纤维、软烂清淡食物为主,对超过24 h无法进食患者可给予鼻饲营养。严禁食用猪大油等动物脂肪,并控制糖、盐摄入。③语言功能训练。在晨间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患者进行示教—模拟发音训练,指导其进行舌运动、吹蜡烛、抿嘴、鼓腮、唇部运动等训练。并进行哦、啊等常用单音节字母发声训练,每次5-10 min,每日5-7次。④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1次。并于翻身时拍背6次以上,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尤其是骨隆突处,以改善血液循环。病情稳定患者,可于第二日进行肢体被动训练,以促进偏瘫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患者采取仰卧位,上肢外展,肘轻屈,采用枕头对手与肩胛处进行支撑,前臂后旋。用枕头对臀部与骨盆进行支撑,以防下肢外旋,置板于床位与足底质检,防止出现足下垂。期间可将核桃置于手心进行旋转,以锻炼手指灵活度。对下肢进行锻炼时,协助患者进行屈伸动作,以增加腿部力量。进行站立训练时,护理人员或家属需在旁协助,锻炼需循序渐进,对锻炼时间逐步延长,直至患者可自己站立。进行行走锻炼时,可于患者脚底中部放置绳套,由护理人员或家属提绳对抬脚起步进行协助,反复练习直至其可独立行走。之后对上下台阶进行练习。脑血栓发病后半年内属于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超过此时期可能造成患者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不利于恢复。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等10项检查,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高,自理能力越好。采用FMA评分对患者运动功能能力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能力越好。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进行统计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如表1所示,两组护理干预前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差异比较基本一致(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干预1、3个月后两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更大(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脑血栓可导致患者出现失语、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多种脑功能障碍,其主要与脑血管内部发生血小板积聚、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稠度高等血流病变有关。而因脑血栓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梗阻部位、缺血时间的长短及梗塞血管的大小具有直接关系。对于此类后遗症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一般难以恢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给予脑血管后遗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障碍与语言障碍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4]。杨秋菊等选取47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1、3个月后两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护理前有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更大(P<0.05)。笔者分析取得上述结果原因在于:①患者在患病后常出现低落情绪及意志活动低下等情况,对后遗症发生的担心而出现心理障碍,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②通过对其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使其肢体肌张力与活动得到保持,并可存进患侧肢体与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强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进而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的恢复。
综上所述,给予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凯楠.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3):173.
[2]李燕.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6):14-15.
[3]杨格日乐.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62-2563.
[4]杨秋菊,兰丽梅,朱俐俐,等.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06):88-90.
[5]范海波,邓倩,顾芸,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改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1):127-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