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病患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位需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及观察组(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术前、术后第1、2、5天时患者POCD发生率与MMSE评分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并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2、5天时观察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2天时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相对老年病患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术后可更早恢复认知能力并控制POCD发生率,在安全性方面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病患;认知功能;POCD
本文引用格式:胡宝友,刘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46+49.
0引言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后并不罕见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老年病患以及身体素质较差者,控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需从多种角度出发,其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1]。本文以对比方式观察了全身麻醉以及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8年4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择期手术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61-83岁,平均(72.48±4.3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62-83岁,平均
(72.96±3.84)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1.1纳入标准:均为择期腹部手术、颈部手术、四肢手术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对手术知情并自愿配合。
1.1.2剔除标准:术前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沟通不畅等情况[2]。
1.2一般方法。两组病患术前均常规评估手术指征,禁食禁水至少6 h。肌肉注射0.01 g咪达唑仑及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时候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心电监护的同时面罩吸氧,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3]。
1.2.1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按照患者体重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及芬太尼(4μg/kg)作为麻醉诱导,维持麻醉选择安氟醚,手术期间视手术耗时追加异丙酚及芬太尼至手术完成。
1.2.2观察组采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穿刺点选为椎体间隙,硬脊膜外阻滞选用利多卡因(2%),按照患者体重经静脉泵持续注射异丙酚(2 mg/kg)及芬太尼(4μg/kg)至手术完成。
1.3观察指标[4]。采用MMSE评分判定病患术后认知功能,评定内容包含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维度,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优。MMSE评分在27分以上可判定为认知功能正常,26分以下则判定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OCD)。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MMSE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POCD发生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OCD发生率比较。比较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内发生POCD比例,显示两组在术后第五天时均仍存在POCD病患,但对比之下观察组各阶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MMSE评分比较。比较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病患MMSE评分,显示术前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一天及三天,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第五日两组无明显差距(P<0.05),详见表2。
3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与患者体质、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手术类型、麻醉方法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手术完毕后数日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情况属于急性精神紊乱综合症,具有波动性、可逆性特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受损、焦虑抑郁、人格改变、精神错乱、认知能力减退等。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认知功能障碍常由于心理因素、营养不良、酗酒、年龄偏高等原因以及手术过程中输血、出血、低血压、手术创伤等因素造成,相对而言老年病患发生率更高[5-7]。相关研究表明,在40岁以后,人体器官功能每年会降低1%左右,与其生活方式、身体疾病、再生能力、细胞修复能力等因素相关,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脏功能、呼吸功能、心脏功能与麻醉关系最为密切。
全身麻醉状态下,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相对较大,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麻药敏感度偏弱、耐受性偏低,麻醉药物在注入后无法尽快代谢,残留药物会直接影响其中枢神经系统,对认知功能神经传导产生阻滞,这是造成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剂量使用相对较小,清除率高、作用时间短,相对而言更具安全性。要想控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尽可能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在麻醉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强化围手术期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其次应选择不良反应少、清除率高、起效快的麻醉药物;最后为术前充分准备并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的麻醉方式应尽量简单化,考虑到患者诊治经过以及家族史,选择更适合的麻醉操作。
根据研究数据对比,相当于全身麻醉而言,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明显更轻,患者术后认知能力恢复速度更快,更具临床应用价值[8-9]。
参考文献
[1]郭媛媛.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1):15-16.
[2]高书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01):100-103.
[3]范珊珊,李国政,周程,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104-106.
[4]冯念海,张玉柱.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103-105.
[5]余建华,李振威,彭健泓,等.不同麻醉维持方式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的影响研究[J].中国病案,2019,20(06):98-101.
[6]张振华.麻醉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66+73.
[7]图尔荪阿依·艾散,夏尔巴努·萨塔尔.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6):130-131.
[8]史天伍,何文胜,姜维,等.Supreme喉罩间歇正压机械通气对老年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03):231-235.
[9]缪竹花.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11):129-1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