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25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小针刀松解膝关节周围病变软组织,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2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治愈161例,占71.6%,有效48例,占21.3%,无效例,占7.1%。总有效率92.9%。结论用玻璃酸钠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玻璃酸钠治疗;小针刀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王泽,叶才锦,张啟卫,等.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47+150.
0引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0A)又称膝关节骨关节病、退行性膝关节炎,属于中医的骨痹范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流行病学统计,60岁以下患病率为6.2-21.6%,60岁以上为42%,男性患病率为24.7%,女性为54.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是对症止痛、改善病情、保护软骨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关节置换;中医以肾虚、阳虚、寒凝、瘀血等辨证用药及配合理疗、针炙等治疗。以上治疗方法因需长期用药,止痛药的胃肠道等方面的副作用及人的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不满意。关节手术置换存在年龄限制、费用高、手术风险高、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等问题。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小针刀松解膝关节周围病变软组织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2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5例,男性70例,女性155例,年龄在40-85岁,平均65.5岁,单侧98例,双侧127例,病程2个月至20年,平均6.8年。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推荐的临床标准[2]:①前月数日膝关节痛;②关节活动时有响声;③晨僵≤30分钟;④年龄≥40岁;⑤膝关节骨性肿胀伴弹响;⑥膝关节骨性肿胀不伴弹响。最少存在①-④或①-③、⑤或①、⑥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①关节边缘或韧带附着点骨赘形成;②关节周围小骨剌;③关节间隙狭窄伴软骨下骨硬化;④软骨下骨板内有硬化囊变。
1.3治疗方法
1.3.1小针刀治疗:患者仰卧位,患膝稍屈曲,膝下垫枕,暴露膝关节后结合X片用压、触诊寻找并确定膝关节周围压痛点、结节、条索等部位并美蓝标记,重点检查肌腱、韧带、髌下脂肪垫等部位。常规消毒、铺洞巾,每次选择4-6个标记点局部麻醉后持针刀平行肌腱走行方向进针,针刀进入皮肤后对痛点、结节、条索等部位进行纵形疏通剥离直至骨面,调转刀口线90度,横向进行周围附着组织的松解及切割,骨附着点部位用铲磨削平法[3],对髌下脂肪垫松解至髌骨下极及髌下韧带间隙,注意所有进针不进入膝关节。术后进针点再次消毒无菌敷料覆盖,不同部位针刀间隔三天一次,同一部位每周一次,四次为一个疗程。
1.3.2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我科使用的是日本生化工厂生产的玻璃酸钠(阿尔治)2.5 mL:20 mg,针刀术后患者稍休息行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采用髌骨外缘与上缘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先用空注射器穿剌进入关节回抽检查关节是否有积液,如有抽出积液后,留针头换玻璃酸钠针管注入2.5 mL玻璃酸钠;如无关节积液直接换玻璃酸钠针管注入玻璃酸钠。注完后出针按压2分钟,无菌纱布履盖针眼后行主动或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十余次,稍休息后起床轻微活动,每周一次,3-5针为一个疗程。
1.4疗效判定。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治疗骨痹之疗效标准[4]。治愈:症状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
2结果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6-10个月的随访,治愈161例,占7l.6%,有效48例,占21.3%,无效16例,占7.1%。总有效率92.9%。无效病例均是病程长,年龄大,早期失于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晚期,X线表现均为关节问隙严重狭窄甚至消失,骨端膨大变形,关节活动基本丧失的患者。
3结论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5],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现在认为与年龄、损伤、过度使用、肥胖、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系有关。在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软骨发生磨损或软骨细胞出现代谢异常。导致软骨破坏、变性和软骨下增生骨化[6-7]。软骨的破坏即软骨形态学改变影响了骨的力学平衡,形成新的骨力学平衡,这就需要骨本身及骨周围的软组织通过增生,改变着力部位等来适应和维持持。此期间软骨的基质成分同步发生改变,如水分、Ⅰ型胶原增加,透明质酸、蛋白聚糖、硫酸角质素减少,进一步削弱了对软骨的形成和保护作用[8-9]。软骨破坏、变性、降解的相关酶及软骨破坏与新骨形成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对关节滑膜形成剌激,导致滑膜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炎性因子,炎性因子又参与到软骨的破坏过程中,如此反复循环加剧了软骨的破坏。由此形成了以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僵硬、关节膨大、畸形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基于以上原因,治疗骨性关节炎时首要的是阻止、逆转、延缓关节软骨的破坏、降解;其次是针对关节周围软组织因骨力学平衡改变引起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遗憾的是目前医学发展尚未发现能明显阻止和逆转软骨退变的药物及方法,但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软骨修复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自l974年透明质酸首次用于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以来,现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以高分子透明质酸制剂作为关节软骨保护剂,用以预防和治疗骨关节软骨病的研究,开拓了骨关节软骨病治疗的新领域[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组病例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中期疗效肯定,对晚期特别是膝关节严重变形,关节功能基本丧失的患者透明质酸注射基本无效,针刀治疗对缓解膝周疼痛有一定效果,但维持时间不长。对这类病人,目前医学只能行外科膝关节置换。
综上所述,两者协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从保护软骨促进软骨愈合,延缓软骨破坏及重建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两个方面对骨性关节炎进行对因治疗,临床证实两种方法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中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孙瑛.实用关节炎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3]朱汉章.针刀刀法手法学[M].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黄家驷,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7]Al A A,Davis P.Osteoarthritis 1991.Current drug treatment regimens[J].Drugs,1991,41(2):193.
[8]刘维嘉,高根平,董福.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5):74-75.
[9]石捷,秦世昌,陈柱杰,等.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6,28(5):656-658.
[10]张董喆.针刀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7):1077-10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