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14:28: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9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T3、FT4、TSH、TPOAb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T3为(3.19±0.71)pmol/L,FT4为(9.06±2.41)pmol/L,TSH为(1.48±0.69)µIU/mL,TPOAb为(21.56±4.22)IU/mL,TRAb为(3.16±0.75)U/L,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T3为(5.66±1.21)pmol/L,FT4为(13.92±3.66)pmol/L,TSH为(2.82±0.91)µIU/mL,TPOAb为(25.13±6.78)IU/mL,TRAb为(4.92±0.99)U/L,观察组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11.11%,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上,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都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甲巯咪唑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一些,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对比较安全,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赵松.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157-158.

0引言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叫甲亢[1],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包括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是一种代谢型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多汗,心悸,并且食量大增,排便排尿的次数增多等症状[2]。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通常都是以药物为主,稳定患者的激素分泌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使患者相对进入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能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非常的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有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本文旨在研究,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这两种药物对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不良反应概率,从而确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选择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共90例,详细内容见正文部分。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22:23;年龄36-59岁,平均(45.74±5.19)岁;病程1-6年,平均(3.19±2.17)年。观察组,男:女=23:22;年龄34-57岁,平均(44.91±5.69)岁;病程1-7年,平均(3.27±2.22)年。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100 mg,每天三次,在临床症状减少之后,将剂量减少至每次85 mg,每天三次。治疗时间为:连续治疗10周。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100 mg,每天三次,在临床症状减少之后,将剂量减少至每次85 mg,每天三次。治疗时间为:连续治疗10周。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

1.3.2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概率=不良反应个数之和/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文中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表1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当中相关指标对比,其中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从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T3为(3.19±0.71)pmol/L,FT4为(9.06±2.41)pmol/L,TSH为(1.48±0.69)µIU/mL,TPOAb为(21.56±4.22)IU/mL,TRAb为(3.16±0.75)U/L,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T3为(5.66±1.21)pmol/L,FT4为(13.92±3.66)pmol/L,TSH为(2.82±0.91)µIU/mL,TPOAb为(25.13±6.78)IU/mL,TRAb为(4.92±0.99)U/L,观察组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表2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从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11.11%,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在临床的发病率非常的高,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当中,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的发病率,这与女性的更年期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它主要的引起原因也是因为甲状腺的功能异常引起的,导致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不稳定,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很多的症状,比如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比如消化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该病与更年期的症状很相似,因此临床上在诊断的时候也容易出现误诊,但是一般都会通过检测血液当中激素水平来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上,通常都会采用硫脲咪唑类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能够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均可以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临床效果都比较理想。他们的原理都是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系统,阻断甲状腺上的离子碘氧化成活性碘,从而阻断碘化过程,将激素水平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内,从而使得患者的甲状腺水平得到稳定。

本文的研究当,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T3、FT4、TSH、TPOAb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T3为(3.19±0.71)pmol/L,FT4为(9.06±2.41)pmol/L,TSH为(1.48±0.69)µIU/mL,TPOAb为(21.56±4.22)IU/mL,TRAb为(3.16±0.75)U/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方面,可以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11.11%,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在对甲亢的治疗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甲巯咪唑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一些,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对比较安全,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甲状腺指标达到标准水平,因此,非常适合在临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丹萍.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2):1843-1844.
[2]刘东海.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水平及肝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